|
|
上影厂看对贾樟柯 新锐导演激发老牌电影厂活力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15:17 中国青年报
作者:韩浩月(blog) 贾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记》入围第61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使得中国电影近年来无缘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局面得以打破。在浏览相关新闻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二十四城记》是上影集团与导演贾樟柯继《世界》、《三峡好人》之后合作的第三部作品。熟悉贾樟柯的影迷都知道,他的早期作品投资要么来自海外电影基金,要么来自民营企业,和上影集团合作后,贾樟柯最大的变化在于,他的每部作品都可以走出地下,可以和更多的观众见面了。 据了解,在《二十四城记》的创作过程中,上影集团在尊重导演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前提下,对影片的创作班底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不断对项目进行规范和把关,才使得《二十四城记》能够像贾樟柯前两部公映的作品那样,顺利完成,顺利参赛,并为以后国内公映赢得了先机。以“地下”身份为世界影坛和观众所了解的贾樟柯,在转身“地上”且放弃意识形态的对抗之后,他还能够维持作品的纯粹性和批判性吗?要知道,这是贾樟柯电影中最具价值的核心内容。 当年,在《世界》公映的时候,贾樟柯就遭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其中就包括向电影检查制度的屈服,对商业的追随,电影本身亦因此受到牵连,被称为构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现在看来,这种批评实际上是对贾樟柯的强求,仿佛贾樟柯一直在“地下”大家才会满意,而一旦他有成为主流的迹象,就要承受“背负电影理想”的指责。而事实上,通过观察贾樟柯浮出水面后的一系列作品《世界》、《三峡好人》、《东》、《无用》等,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贾樟柯本质上没有变,他的作品,仍然是构成当今中国最优秀电影阵容的重要力量。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作为上影集团的前身,上海电影制片厂曾出产过如《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城南旧事》、《芙蓉镇》等一大批优秀电影,近些年,也有诸如《2046》、《如果爱》、《东京审判( blog)》等影响较大的作品产出,可以说,在熟悉中国电影环境、优质的电影制作团队、电影制作资金保证以及电影先进技术的应用上,上影集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和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新锐导演合作,也使得这块老厂牌散发了新活力。 贾樟柯和上影集团的合作模式,在国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民营影视企业已经占据了国内影视业半壁江山,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境遇真如某位副厂长所说,在未来真的需要涅之后才可以重生。老牌电影厂,就需要多一些追赶电影潮流的意识,多给年轻导演一些施展才华的机会,在提速国产电影发展的同时,也会延续自己的生命力。 之所以老牌电影厂和新锐导演的合作太少,归根结底还是电影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隔阂。计划经济时期,自主选择拍片对于制片人和导演包括演员来说,是不能实现的梦想,创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然无从谈起,这种长期以来培养出来的“按需生产”、“定量生产”的大锅饭思维,严重影响和阻隔了中国电影的前进步伐。现在,电影市场化道路越走越宽,票房逐年上涨,产量跃升世界第三,老牌电影厂应抓住这个机会,取得更多和新锐导演合作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力度,未来国产电影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电影人的努力,别让我们在这当中,看不到老牌电影厂的身影。
【贾樟柯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