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大灾当前,请勿“炫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11:17  新闻午报

  身为媒体的一员,我们不得不承认,有相当一部分媒体是喜欢“炒作”的,尤其是喜欢“炒作”自己。在相当多的“炒作”事件中,这些媒体的确起到了向受众更深一步传递品牌形象的目的,而且,不少媒体的自我炒作手法巧妙、资讯独家,版面确实好看——“炒作”本身并非贬义。类似的“炒作”,哪怕略为过火,也无伤大雅。

  但是,凡事有“但是”——此次汶川大地震至今,部分媒体自我炒作的表现,值得商榷。当驰援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从一架架尚未停稳的直升机跳下奔向最危险的、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时,一张张无名英雄的群像在感动我们;当受难的群众从瓦砾堆中伸出一只只无助的手臂时,一种悲怆的力量在震撼我们;电视机屏幕上,当一对捐出巨款的老年夫妇用爬满皱纹的手掌挡住伸向自己的摄像机镜头时,一种来自最草根最质朴的情感在打动我们……

  斯时斯刻,我在想,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促使我们的某些媒体同仁,在报纸上“慷慨”地辟出N个专版,刊登自己记者在灾区采访生活的“音容笑貌”,貌似“客观报道”实则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这个“绝佳”平台向受众传递和自我品牌相关的信息?

  记者,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普通人也。记录的成效或许和一个媒体的财力、新闻敏感度,甚至是运气有关。但是记录得再“到位”,记者充其量算“前排观众”,而非错位跑到舞台上狂舞水袖。

  四川地震灾区需要全国人民帮助的事情还有很多,窃以为,媒体当前最应该做的,是“归位”——真实、平实地向外界报道受众最渴望了解的新闻。少一些“炫技”,多一点脚踏实地。这样的记者,不仅在灾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令人生厌。媒体理应成为救灾队伍的一个有机部分,而非添乱的“多余的人”。□本报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