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影评人热评贾樟柯新片《二十四城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30  新浪娱乐

   在评委团见面会上,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委主席西恩·潘说了句话:“每个人都有选择金棕榈的方式,但有一点我们都会赞同-那就是该片的导演,的确是在有意识地揭示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句话用在贾樟柯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评委们都用此标准来看待这部由八个普通人‘讲述’的影片,无疑将给38岁的贾樟柯带来更大的胜算。在戛纳有上千个影评人和媒体记者,他们的立场和取向当然各有不同。西恩·潘的话具有某种代表性,但口味从来没有民主的选择,我们只能从中觉察出一种模糊的倾向,一点点潮流的顺应。

  贾樟柯的上一部作品《三峡好人》在法国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作为一部仅在艺术院线上映的亚洲影片,一举获得了业内和票房的双重肯定。法国影评界里,尤其是《电影手册》和《正片》这样的严肃杂志,都对贾樟柯报以厚望,时常褒奖他作品中的新意,以及一贯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今年《二十四城记》在戛纳首映后,虽然电影节的派片场次不多,但各家媒体都尽量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评论和打分。从20日的法语场刊《Le film francais》来看,《电影手册》的主编让-米歇尔·傅东打出了满分,四颗星的‘金棕榈’标志;《正片》的菲利普·胡耶,《世界报》的托马斯·索蒂奈尔,《电影生活》的法布里斯·勒克莱也都给了贾樟柯三颗星的高分。《费加罗报》,《首映》和两家周刊《观点》,《新观察家》则评价中等。综合来看,贾樟柯的《二十四城》在素以严谨挑剔的法国影评人眼中,以可排到中偏上的好成绩,暂时落后于两届金棕榈得主,达内兄弟的《罗娜的沉默》。

  当然这种打分排名并不是奥运会,谁得分最高谁就能获奖。锡兰的新片《三只猴子》在法国人眼中一般,在英美丹麦影评人心中却是最佳(《Screen》排名暂列第一,贾樟柯第二)。鹿死谁手,不到西恩·潘宣布的最后一刻,无人敢打保票预测。

  对于这种‘fiction-documentaire’影片,法国人并不太陌生,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人尝试了,而今年又被不只一人捡了起来。《Studio》杂志的影评人迪尔·谢兹评论到:“这种剧情-纪录片的融合,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形式的回归,譬如《二十四城记》和动画片《与巴希尔跳华尔兹》…”

  在许多媒体的报道中,尤其提到了贾樟柯和剧组成员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默哀:“一分钟的沉默,献给影片中的四川省,现在正在经历地震的受灾者”。在Allocine网站的戛纳官方博客上,作者已经联想到了‘影片中带来的这份忧伤,会不会连同现实里的悲痛,影响到评委们的判断?打动让娜·巴里芭?(女评委)’

  这只是网站博客上的推测,相信评委们的专业程度,会让他们做出正确公平的判断。也有一些流行类媒体,比较关注于《二十四城记》的影像风格。发行量最大的免费《地铁报》干脆宣称:“这是一个完美的当代艺术装置”。《综艺》的影评人德瑞克·阿雷认为:“观众们如何看待贾樟柯的这部‘电影’,似乎比电影本身更有趣”。《费加罗报》的影评人却没有这种观感上的束缚:“如此有趣而动人”,这一点与《好莱坞报道》的麦基·李的感觉类似,而到了《世界报》著名影评人让-吕克·杜旺的眼里,影片就变成了难得的赞赏对象了:“贾樟柯的艺术,真正的保留了那些被抹去的事物”。

  可见在大部分影评人眼里,贾樟柯的这次执着尝试,大量的对话,虚实结合,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对《二十四城记》的理解。这是一种观影经验的积累,也是一种对新尝试的宽容,有些作品是需要耐心才能去接近的,一如影片首映时的景象:开始时,某些西方观众因为忍受不了大段字幕而退场,可半个小时后,却鲜有人离开座位。直到影片的结束,迎接贾樟柯的是倾场热烈的掌声,和感动不已的泪水。

  董铭(blog),2008年5月20日于法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