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虚伪的自我标榜是挺可耻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09:39  深圳商报

  作者:祝俊初

  5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署名于丹的《每颗心都受伤》一文,文末标注“本文系于丹5月16日口述,本报记者尹欣整理”。恕我直言,借公共传播平台展示5月12日汶川地震后个人心情与姿态的这篇口述,涂满了虚伪的自我标榜色彩。

  我看到,新华网在转载该文时,把标题改写成《于丹:灾难前,学者坐而论道可耻》。这个改写,源自于丹口述中的如此表达:“作为学者,如果现在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坐而论道,对我来讲是挺可耻的。”

  单看观点,我不赞同学者坐而论道可耻。相反,我认为,在既各就各位又群策群力的抗震救灾有机体中,学者应当并可以在专业领域贡献才能。比如,震后一些学者关于地震以及避震、逃生、救护、心理援助的坐而论道,便对安抚人心起了积极作用——更别说,医学、建筑、通讯、电力、水利等方面的学者建言献计,直接助益行之有效的行动决策。

  当然,有些不着边际、夸夸其谈、卖弄学识的坐而论道的确无益,甚至令人反感。但即使如此,若形容为“挺可耻的”恐怕也言重了。当然,于丹没说别人,是说自己,称坐而论道“对我来讲是挺可耻的”,苦恼于“我人不在废墟上,不在瓦砾堆中”,表示“大灾当前,我就是想去废墟上陪陪他们”。

  显然,通过公共传媒,于丹要告诉公众、要树立的公开形象是:“把抗震救灾当成是头等大事”的她,最渴望做的事就是到灾区去帮助受难者。如前所言,尽管我并不认同她的学者坐而论道可耻的观点,但如果不到灾区非好汉是她的真实情感,我也会对她充满敬意。然而,很简单地就能证明,她只是故作姿态,仅仅在嘴上建筑相对于他人的道德优越。

  于丹若所言不虚,她真的“就是想去废墟”,不以学者而以“一个老师、一个妈妈”的身份,“陪陪那些没了孩子的妈妈,还有那些刚挖出来的孩子”,随时都做得到。全国各地逾十万志愿者,话也没说就到了灾区,可公开宣称了的她呢?她表白说:“我给中央电视台从记者到台长很多人都发了很长很长的请战信,我和新闻中心的人说了,只要你们能带一个人去,就一定要把我带到灾区去。”原来,她在等“公派”,非请不行,非迎来送往不举步。

  其实,于丹表示渴望到灾区去根本上就是自欺欺人,连等待“公派”之说也是自欺欺人。听,她5月16日对记者口述时讲道:“从19日开始,我要待命,我要随时准备去灾区。我后面所有的安排都放下,所有的讲座都不讲了……”但是,传媒对她的追踪显示,从19日开始,她在上海、镇海、诸暨等地讲演、签售书,返京后又奔赴2008品牌中国(女性)高峰(深圳商报:虚伪的自我标榜是挺可耻的)论坛,何曾见“以生命的名义”的“待命”?

  标榜最想去的灾区偏偏没去,自称放下了的安排偏偏没放——看来,以讲出彩的于丹也是在说一套、做一套。或许,今后某一天,于丹会去灾区,会说没忘说过的话,可“陪陪那些没了孩子的妈妈,还有那些刚挖出来的孩子”的意义将所剩无几。如果,在其他时间和场合,利用其他事件在道德上自我拔高还能找到托辞,而利用汶川地震这场罕见灾难来沽名钓誉,确实是“挺可耻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