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抗震题材要有史诗篇更需轻骑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09:24  新闻午报

  作者:吴为忠

  最近,一部反映四川汶川大地震的26集电视剧《震撼世界的七日》开拍,据报道,这部把拍摄基调定在“不是展现悲伤,而是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的电视剧的开拍却遭到了质疑,理由是选择时机不当,仓促上阵出不了精品力作,面对这一场巨大灾难带来的精神创伤,建议还是不要轻易去碰此类题材。

  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理由很简单,迅速反映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讴歌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这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创作责任。抗震救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文艺界也不能置之度外。迅速反映是一种社会责任性的体现,文艺工作者在这场灾难面前,创作神经不能麻木。

  在这次特大灾害面前,许多作家、诗人、画家、剧作家和影视工作者纷纷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为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深入灾区,这种久违了的创作态度是值得鼓励的。多难兴邦,诗发心声,一首首充满温馨和激情的诗篇抚慰着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鼓励着他们抗震救灾的信心与斗志,一批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以最快的速度与读者见面,作为深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更应该拍出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

  艺术是一种感情。罗丹(blog)说过:“我以为,艺术首先是感觉,最终是感悟,而感情则倾注于艺术的全过程。”失去了情感冲动的感悟,这种思考的理性是乏味的。

  精品从来就不是设定好一个路径,迅速也不是仓促的代名词,而是艺术家被生活打动后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叙述和真情表达。抗震题材需要有“史诗篇”,更需要“轻骑兵”,用最短的时间拍出一部好作品,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迅速反应”加油。

  四川成都举行的《以生命的名义--抗震救灾大型特别节目》,是艺术家们在几天时间内赶排出来的,这台节目受到全国观众的由衷赞赏,有评论家说其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央视的“春晚(新闻午报:抗震题材要有史诗篇更需轻骑兵)”。参加抗震救灾的艺术创作活动,更能使艺术家的灵魂得到洗礼和升华,这种在精神层面获取的创作营养更是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所必需的,这远比创作的本身显得更为重要。作为观众,我很希望看到《震撼世界的七日》尽快在荧屏播出,这恐怕不是我一个人的期盼。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