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寻找郁达夫》不同于《达芬奇密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11:25  半岛晨报

  如何兼顾小说的阅读趣味和思想洞察力,是当代许多作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著有长篇小说《蓝城》、《太阳雪》等作品的省内作家胡小胡的新作、由春风文艺出版社(blog)出版的《寻找郁达夫》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将二者有效结合的样本,所以一经推出便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主人公以“寻找郁达夫手稿”为线索,展开了一段异国的传奇之旅,虽然小说弥漫着寻宝的悬疑,但是胡小胡告诉记者,《寻找郁达夫》绝非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blog)(blog)。□记者赵祎璠

  构思 一切缘于“三个兴趣”

  《寻找郁达夫》讲述的就是一个类似好莱坞式的寻宝传奇故事,“为了传闻中足以改写现代文学史的传说中的‘郁达夫手稿’,离婚后一直单身的作家‘龙’只身前往美国寻访,在初恋情人阿慧的帮助下,龙得知手稿保存在郁达夫生前的恋人手中,而后者经历了数十年的岁月磨难后依然在世,并且也已来到美国。而还有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巧合’使得主人公和朋友们有了找到遗稿的可能,一场类似印地安纳·琼斯的寻宝行动由此展开。”

  谈到小说的构思,胡小胡告诉记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就是几年前,我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之邀,作为该校的访问学者,在纽约生活了一年。我住在母亲家,那是纽约的第二个中国城法拉盛。不久,我见到母亲的邻居郁飞先生,他是郁达夫的儿子,这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万圣节那天,我和母亲到一个朋友家去吃火鸡大餐,那位朋友做古董生意,又引起我很大的兴趣。第三件事,即在朋友的介绍之下,我为一家电视公司写《纽约万花筒》的脚本,并因此跑遍了纽约的大街小巷。于是我想写写纽约这个可爱而又变化万端的城市,我想起一本英国小说《阿斯彭遗稿》,这些就促成了这部小说的由来。”

  创作 人物才是小说灵魂

  《寻找郁达夫》里巧妙的结构安排,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神秘刺激的悬念迭起,都是吸引读者的地方,但是胡小胡谈到整部小说的最精彩之处时说,“其实我觉得衡量小说高下的标准,第一位是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等等只能列于其次。人物才是小说的灵魂,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决定小说的价值,所以人物描写是我写作小说的出发点、着力点,如果读者看完《寻找郁达夫》,记得其中的一两个人物,我也就满足了,而单纯跑情节的小说是没有价值的。”

  在整部小说中,胡小胡聚焦了海外华人的生活,行文中充满着美国生活细节和密集的文化符号,说到这个原因,胡小胡说,“我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就有了描写美国的愿望。而且我也想体现出,对于作家来说,到处有生活。”

  类似“寻宝题材”,又以异国为背景,就不得不让人联想起那部《达芬奇密码》,但是没想到胡小胡自己却对《达芬奇密码》并不感冒,“我觉得《达芬奇密码》文学性还是很弱的,那是一本侦探小说。《寻找郁达夫》有许多文化符号和元素,并不是一本通俗小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属于纯文学的东西。”

  选择 郁达夫完整保留自我

  整部小说选择“郁达夫”作为主线,体现了胡小胡的良苦用心,表达了他对郁达夫的尊敬和爱戴,胡小胡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觉得达夫的伟大,即在于他的真诚,在政治的、功利的、歌功颂德的和自我英雄主义的二十世纪文坛,有哪一位作家能如达夫先生般完整地保留自我呢?又有哪一位作家能如达夫先生悲天悯人地爱一切人呢?郁达夫是在二战即将结束时被日本宪兵杀害的,他就是‘东方辛德勒’,他利用自己的农场保护了数百华人,免遭日本人的残害,也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得不叫人赞叹和永远怀念。同时,用郁达夫作为小说的背景人物,我也希望能够增加小说的文化元素。”

  正是因为对郁达夫的情感,也影响到了胡小胡对整部小说结局的把握,因为小说中千辛万苦寻找到的郁达夫遗稿最终毁于“9·11”事件,这也令小说多少带上了一点宿命的色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谈到这个并不完满的结局,胡小胡坦然道,“郁达夫是悲情作家,悲剧人物,要是大团圆的结局与人物不相契合,这也算是我对达夫先生的尊重吧,而这样的结尾也想让作品文本具备更加丰富的意味。”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