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为忠
《红楼梦》的人物造型首次亮相,遭到了网友的痛批,理由是戏曲味太重,尤其是采用了“额装”这样的戏曲人物造型,如同在荧屏上唱大戏。
从热议的程度可以看出观众对这部新版《红楼梦》的关注。有了这样的关注,对李少红( blog)拍好《红楼梦》是一种压力。西方有一句谚语:“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中国的《红楼梦》也是如此,所以有“说不完尽的《红楼梦》”之语,据说,仅就评点批注而言,从《红楼梦》诞生至今,有名有姓的批注者就达二十余人之多,尤以《脂砚斋》最为著名,至今研究“红学”的学者仍旧很多,这是《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对网民提出的意见,新版《红楼梦》的编剧认为“新红楼人物造型是否戏曲化的争论真的很无聊,因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亦真亦幻的产物,造型写意化是新版进行的第一个挑战”。这番言论使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两个符号性的人物贾雨村和甄士隐,《红楼梦》的故事是发生在清代前期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由于作者曹雪芹所处的历史环境,他模糊了故事发生的年代,他言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个“味”字留下了至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网民的意见也是反映了他们“心中的《红楼梦》”。
“额装”一词来源于戏曲化装,又称“片子”,就是用头发制成的光片,用时蘸刨花水梳平,大片子贴于两鬓,小片子贴于额前,用在戏曲旦行的造型之中,影视化妆与戏曲化妆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一个要接近生活,一个则是艺术夸张,不同的年龄、身份,“片子”有不同的贴法,从现在看到的人物造型来看,网民的意见还是有道理的,少女林黛玉和薛宝钗确实有点“化”老了。
艺术品不是教科书,允许创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老版《红楼梦》过于严肃和拘谨,这是红学家的观点;不求“形似”,但要“神似”,这不仅仅表现在内容方面,人物造型也是如此,否则就失去了重拍《红楼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