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上海国际电影节 洗净铅华始现本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6:29 新华网
作者:孙丽萍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已经走过11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断成长,“洗净铅华,始现本真”,从单纯追求红地毯的明星效应,转而踏踏实实地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做事。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迅速反应:取消奢华的庆典与酒会,节约经费 以捐助灾区。电影节开幕式的红地毯仪式也变成了“爱心大道”,汇聚中外影人对地震灾区的真挚祝福。 香港功夫巨星成龙( 听歌 blog)来参加电影节的前一晚,连夜录制了两首献给地震灾区的励志歌曲《少年强》与《相信自己》,为灾区重建与灾区人民的心灵康复加油打气。 短短8天之中,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朴实的形式与独特的魅力,为凝聚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信心与力量奉献了力量。 近两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探索以一系列变革举措展示新鲜面貌,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创办了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合拍片项目洽谈活动。 上海国际电影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推动中国电影多元化内容及多元化的市场发展,为电影输送资本血液。” 为期两天的洽谈会上,既有中影集团、上影集团这样的国营“大佬”,也有保利博纳、橙天、光线这样的民营“大鳄”,还有中国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等海外知名影片制作与发行公司的身影。 为期两天的电影创投会气氛十分热烈,40个电影项目当中有逾30个达成了初步的投资意向。 合拍片洽谈会上,华语影坛的大牌云集:张国立带来了《赵氏孤儿》、柳云龙(blog)带来了投资预算上亿元的《东风雨》、上海电影集团带来了投资1亿元的《上海王》、英国制片人带来了《杨贵妃》。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李亦中认为,通过推动合拍片洽谈与电影创投,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在从“政府”定位向“市场”定位转型。这也是电影节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唐丽君介绍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200多部中外影片在上海的19家影院上映,迄今票房收入已经突破530万元,真正成为了影迷的节日。 不少影视界人士注意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变化。导演贾樟柯说,已有11年经验的上海电影节“一直在不断进步”。评委的构成越来越有权威性,展映的影片也尽可能挑选近期高水准的电影。 但毋庸置疑,年轻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地在体制上和制度上进行突破与创新。 一些资深电影人指出,上海国际电影节特色不够清晰,缺乏专业的选片人制度;由于受到国际A类电影节的身份制约,参赛影片的水准也参差不齐。
【上海国际电影节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