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11岁上海电影节艰难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17:38  长江日报

  昨晚金爵颁出,获奖者有爆冷的新导演处女作,也有媒体较为熟悉、即将上映的“国”字号导演新片。纵观本届评奖,记者发现,今年的金爵参赛片关注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创历史新低;但许多影片的主题承载着希望的重建,予人温暖;中国电影《千钧·一发》的胜出,不但因为真实,而且因为高于真实的艺术性。

  关注度创历史新低

  今年,金爵参赛片的知名度可能降到了一个历史新低。

  入围名单中没有美国片,频频见到立陶宛、捷克、俄罗斯、新西兰、芬兰这些电影“小国”的名字(前苏联曾是电影强国,但俄罗斯近几年的电影确实比较没落)。连同中国的两位参赛片导演哈斯朝鲁和高群书在内,“新”是这些电影主创共同的特征。

  在同行中问来问去,看过大奖影片《陌生的亲情》的居然一个没找着。大家都忙,不是在赶场子参加形形色色的发布会,就是纠结于有主创出席的国产新片展。大部分参赛片,叫不出主创的名字,从有限的介绍里看不到可能的亮光,只能作为繁忙日程表上的候补。真有迷电影的,都抽空去看伯格曼的《野草莓》,去排队等小金人在手的《血色黑金》和已名声在外的《狗仔男友》_——那些更靠谱。

  前有戛纳,后有威尼斯,作为一个仅有11岁年纪的年轻电影节,上海电影节要想吸引名导名作和更多有影响力的电影来参赛,确实还要做出许多努力。

  参赛片呼唤“爱与希望”

  尽管参赛片多出于“无名之辈”之手,主角也基本上是些小人物,但在平凡外表下,它们传达出温暖的爱与希望。

  《陌生的亲情》讲述一对失散多年的父女重新认识彼此,《女人的阴谋》里,失业的男人艰难地寻找新的工作和伴侣,《筑地鱼河岸第三代》有都市男女回归传统鱼市的温情,《长调》里是民族歌谣对人心的抚慰,《千钧·一发》讲述普通人在紧急状况下如何成为英雄……

  正如王家卫总结参赛片时称,大部分影片的主题,都是关于希望的重建。在片中,有女性的坚强,也有男性的眼泪,我们看到勇气,也看到了谅解和坦然。

  《千钧·一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反映“非遗”的《长调》尽管看哭了很多人,但《综艺》知名影评人的冷水已为其空手而归的结果唱响前奏:已见过太多类似手法的电影,感觉并不新鲜。而数量不少的退场者也反映出:导演对于影片节奏的放任,也要以观众流失为代价。

  看了同样以真事为基础的《千钧·一发》后,就对比出《长调》的过于原生态和矫情。艺术,来源于生活之后,毕竟要高于生活。在高群书构筑出的节奏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中,马国伟的表现完全分不出是自然生活还是演出,但又绝不给人呆板做作的印象。高群书说这是真实事件的魅力,但这也绝对是导演的功力。

  评委会给《千钧·一发》奖的理由是:它从一个特殊角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群,体现出对社会中小人物的关怀,片中的黑色幽默情节令人难忘,用多种形式表现出扑朔迷离的情节,片中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自然真实,令人印象深刻。

  哈尔滨某派出所副所长马国伟,本是协助该片拍摄的管片干警,高群书到开拍前三天还没找着合适演员,对他“一见钟情”拉其上阵。结果,他因为在片中的本色表演“不事雕饰、质朴自然”,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

  评审团乐于鼓励新人

  拿下最佳影片金爵奖的《陌生的亲情》,是俄罗斯导演弗拉基米尔·考特的长片处女作。

  凭借《迷失》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导演马里斯·马丁松斯,与评委会大奖得主《千钧·一发》的导演高群书此前都曾是电视剧导演。马里斯之前仅拍摄过两部电影,高群书此前的电影作品只有《东京审判》,前年才以“亚洲新人”身份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

  正因新人在颁奖礼上的大出风头,主持人曹可凡“呼吁”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多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因为处女作也可能拿大奖。   本报上海专稿 记者翟晓林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