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支持电影《赤壁》改名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07:59  新京报

  作者:刘铮(听歌 blog)

  赤壁(新京报:支持电影《赤壁》改名著)》还未上映,就已激起了很多异议。如对曹操一怒为小乔、孙尚香变身女间谍等人们私下了解的情节进行嘲笑。对着自己不够崇敬的创造喷出口水是很过瘾的,但是我认为,创造本身就是值得赞赏的,尤其是在非前进一步不可的情况下。

  诚然,确实可以把《赤壁》拍成一部中规中矩的“三国迷”电影,选择和原著人物感觉类似的未成名演员,采用适当做旧的京剧式服装和兵器,基本取消女性角色在剧情中的作用,完全采用古典式台词,不在对话中出现心理描述……等等等等,换句话说,就是把老版的电视剧《三国》加上更好的武打设计,更多的群众演员和最新的电脑特效。这样搞出的东西肯定会让人看了说不出什么来,回头来骂的人也不会太多,再怎么着也有原著的死忠粉丝给撑着呢。但是,这样的电影能够适应这样的大片所要求的国际市场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以前我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过,“赤壁大战”的原始故事并不适合拍成电影。一部正常的电影有一条铁律:人和人之间的斗争不应当是纯粹的利益之争,而应当是价值观的冲突。除非你认同三国演义(新京报:支持电影《赤壁》改名著)》原著中“扬刘抑曹”的观念,不然很难说两个军阀合起来打败另一个军阀的故事之中有什么价值观的冲突。当然,世界上有很多“不正常”的电影,但是,像《赤壁》这样投资达6亿人民币的大片不应当是一部不正常的电影。另外,一部只是表现几伙男人之间发生战争的电影可能会吸引“历史频道”的观众,但是要面对国际市场的广大观众,女性角色和感情戏的加入似乎在所难免。

  《赤壁》所做的种种创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解决得也许并不十分好,价值观的冲突仍然未能很好地展现,女性角色和感情戏的加入也显得相当生硬。这使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同样引起相当大争议的《三国》题材电影《见龙卸甲》,很多人对赵云败于女性之手等情节嗤之以鼻,“我们都一把年纪了,都是靠着一些美好的回忆而活着”之类的台词更是引起了笑场。《见龙卸甲》面临着和《赤壁》同样的问题:不改,拍出来有些索然无味;但是改了,挨骂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支持改。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大转型,很多方面都面临着改还是不改的问题。就古典名著改编电影来说,起码存在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当今普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中国古代文化作品关注点和当今观众关注点之间的矛盾;以及传统的叙事和人物塑造方法和现代的方法之间的矛盾等等一系列矛盾。最终还是要想办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和现代的国际流行文化接轨。总是躲躲闪闪,那是不行的。

  所以,改与不改是态度问题,改好改坏是能力问题。比如《见龙卸甲》的那句“美好的回忆”,它语言的方向没有问题,中国的古典名著里缺乏这种直接表达人生处境、人的感情的对话,确实要想办法加上,但是也确实加得太生硬。这肯定和编剧的国学功底有关,我相信肯定能找到一句更像古人说的,又能够表达这句意思的话。在电影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老同志文化底子好,但对新问题不敏感,而新人虽然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文化底子又有所欠缺,相信通过不断的思考、交流、实践,这些问题最终能得到解决。

  最后的总结陈辞是:不管《赤壁》改得够不够好,改就是比不改好!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赤壁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