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音乐之声”产业链让经典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13:38  深圳商报

  7月17日至23日,被称为“史上最伟大音乐剧”的《音乐之声》将首次亮相深圳,在深圳大剧院原汁原味地呈现百老汇经典。连日来,《音乐之声》成为城中话题,这部50年来唱演不衰的“常青”音乐剧为何如此成功?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它是如何建立起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使经典延续?对于要打造音乐剧基地的深圳,又具有怎样的研究意义……日前,本报记者与近年来活跃在音乐剧研究领域并出版多部研究著作的文硕进行了一番对话。

  杰出剧本加完美音乐成就经典

  近年来活跃在音乐剧研究领域的文硕,是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出版过《音乐剧概论》、《音乐剧简史》、《音乐剧指南》、《音乐剧的文硕视野》等专著,今年6月底又刚刚出版了一本《首席娱乐官》的“音乐剧产业卷”,并且正在策划一部音乐剧《爱我就给我跳支舞》。谈起《音乐之声》的成功秘诀,他认为在于“杰出的叙事音乐剧思想和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的完美结合。

  “《音乐之声》成功秘诀首先在于百老汇‘黄金搭档’罗杰斯与小汉默斯坦的叙事音乐剧思想。”文硕说道,“一部伟大作品的确需要一部伟大的总谱,但一个杰出的剧本将是一部剧成为一流的保证。《音乐之声》是在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之一,剧中见习修女玛丽亚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无私的爱感化了特拉普家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将音乐和欢笑带回了特拉普家,并最终为她自己赢得了爱情。这样一个歌颂真善美的故事,没有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打动全球各地的观众。”

  而《音乐之声》的魅力,同样在于拥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它比戏剧或者电影具有更广的传播范围,其中,表达玛丽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以及《我心爱的东西》等,使得《音乐之声》在诞生半个多世纪后仍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文硕说。

  完善的产业链使经典延续

  《音乐之声》持续风靡50年,除了其本身的艺术魅力外,与百老汇完善的音乐剧产业链息息相关。“百老汇音乐剧的百年发展历史,形成了其完善的产业链,为优秀的音乐剧进行营销推广,获得持续的经济利益。”文硕说。

  文硕进一步分析道:“一部音乐剧作品需要在百老汇上演并取得成功,为作品赢得巨大声誉,像《音乐之声》1959年在百老汇首演,并持续4年,从而吸引全美各地的演出商将演出引进当地。因此演出得以在全美范围内巡演,将其影响力由纽约扩大到全美,《音乐之声》1960年起在全美巡演。接下来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拥有上演英文音乐剧传统的国家也上演了该剧,接着制作人又着手将演出改编成电影。音乐剧演出是一种现场表演艺术,有效观众只有演出当天剧院中的一千余人,而电影可以同时覆盖多家影院,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因此电影又成为进一步推广音乐剧的有效方法,1965年《音乐之声》电影版问世,取得巨大成功,影片在欧亚各国同样引起轰动,使得全球观众都领略到感人故事和诸多经典歌曲。因此各国也相继上演《音乐之声》,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中国、日本等国家多次上演《音乐之声》,为该剧创作者带来丰厚的版税收入。当演出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经典之后,版税成为演出最大的收入来源。”

  此外,文硕认为音乐剧衍生产品的开发,也成为演出的重要经济来源,“最直接的衍生产品是演出的剧组录音,收录剧中精彩唱段的剧组录音最初是给欣赏过现场演出的观众留念的纪念品,后来成为单独出售的唱片,这为演出的版权所有方带来巨大收益,《音乐之声》百老汇首演剧组录音卖出了300万份,商业成绩可与当今畅销的流行唱片相媲美。电影版的原声带、录像带、DVD等制品是衍生品的另外一种形式。此外,带演出标志的T恤、帽子、项链等纪念商品,也是演出的收入来源。”

  越是经典的音乐剧,带来的经济收益越大,50年来,《音乐之声》在全球演出了2000多场,“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会被反复搬上舞台,这个反复上演的过程就是音乐剧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票房、版税和衍生产品在每次重新上演的过程中都会为演出带来新的经济收益。”文硕道。

  中国尚无“音乐之声”

  目前中国的音乐剧甚多,但至今仍未能有《音乐之声》这样的作品产生,那么中国音乐剧需要向百老汇学习什么?对此,文硕解释道:“中国音乐剧在艺术创作理念方面需要借鉴百老汇音乐剧的经验。艺术理念上,中国原创音乐剧陷入了两大极端,一是资深古典音乐人引领的过于古典的音乐剧风潮,如《日出》,《夜半歌魂》等,古典风格浓厚,不太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二是现代流行音乐人的流行串烧音乐剧风潮,如《蝶》、《电影之歌》等,这些作品也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硕认为:“我们需要学习经典百老汇叙事音乐剧的经验:一是创作出色的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故事是成功音乐剧的必备条件,中国需要能反映当代人生活状态,并能引发当代人共鸣的故事;二是严格为叙事服务的歌舞,音乐剧歌舞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戏剧价值,而不是为歌舞而歌舞,所有歌舞必须推动故事发展或者抒发人物情感,保证歌舞的戏剧地位,才能打动观众。”

  此外,中国还需要具有整合能力的“三项全能”音乐剧演员,“目前中国音乐剧演员普遍偏才,少有歌舞基础扎实,同时能够完成戏剧表演,并将各元素有机整合的演员,导致演出过程中歌舞表演与戏剧的抽离。而中国目前音乐剧教育并未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富有经验的百老汇专家带领中国音乐剧演员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深圳音乐剧市场繁荣指日可待

  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仍未成熟,目前市场培育得较为成熟的是上海和北京,百老汇亚洲公司的总裁西蒙妮曾在深圳考察时说过,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市场至少有20年的差距,那么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如何培育音乐剧市场?对此,一直致力于音乐剧研究的文硕认为:“深圳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在经济宽裕之后会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因此文化市场的繁荣,是一个必然趋势,音乐剧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同样存在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

  在文硕看来,从《国王与我》、《42街》、《猫》,再到即将上演的《音乐之声》,“深圳已经开始接纳多部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出,也有专业音乐剧剧团,还举办了音乐剧夏令营,只要这样的市场孕育活动持续下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欣赏音乐剧,认识到音乐剧的巨大魅力,深圳音乐剧市场的繁荣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于 雪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