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赤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9:25  新京报

  作者:萧读水

  传说中的电影赤壁(新京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赤壁)》,不过是挑些三国演义(新京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赤壁)》小说的背景、人物,讲述“咱吴导自己的故事”。罗贯中老师听了些花花草草,就带着自己的政治抱负投入架空历史运动,炮制出这么一部皇皇巨著,足够做长篇连续剧的脚本,同时还带着些文人迷惘的理想,也不知道当年有没有批他数典忘祖的。时过境迁,到吴宇森老师想要架空出一个“江山美人团结”(《南方周末》访问)的三国时,却要面对着历史和“经典”的质疑。

  说故事的人当然都有自己的想法,要不人家白费这么大工夫干嘛。罗贯中老师有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吴宇森导演想延续他对情谊的诠释,苏轼还凑过热闹呢……本来就是各取所需,谁也不欠谁的。看电影有个好处,就是观众可以自己做决定,觉得那电影说的故事靠谱就去影院捧个场,进了电影院又觉得上当可以在煽情处笑两声消消气儿。

  关键是试图用些虚无缥缈的话语来否认新的诠释,是把前人的智慧当成自己的私器,或者绑架别人来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凡此种种都不怎么厚道。

  再者说,对特定事件做新的演绎其实也别有趣味,极端的就是恶搞(新京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赤壁),严肃的一类比如鲁迅的《故事新编》,不严肃的就像馒头系列等等。传说中的《赤壁》,单看预告片就隐约预感被雷,但是想想,连向来不对付的瑜亮都团结友爱了……有点熟悉,而更多颠覆的、不靠谱的三国,其实也能带来某种期待,毕竟每一种新的目光,都好过麻木而濒死的想像力。

  原本就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秉笔直书以外,过去的事情总是今天的投影。无论口头文字,还是小说影视,古代的事情都迟早变得“现代”,不断“现代化”中那些故事才能保持生命力,尽管那些先民都已经面目全非。当年的老罗,今天的吴宇森,他们的起点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那座山那些人,他们都像西西弗一样反复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赤壁”。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