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吴宇森的壶 罗贯中的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09:27  新京报

  作者:木哥

  电影的气质,大概更接近于演义,我对是否写实不太在意,但对是否写神比较在意,也许我所希望的,是吴宇森的壶里,装着罗贯中的酒。

  赤壁(新京报:吴宇森的壶罗贯中的酒)》一出,拍砖者众,指责之口水,几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砖多半对着《赤壁》里的人物形象与对白。

  我读过《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新京报:吴宇森的壶罗贯中的酒)》,玩过几乎所有版本的电游,怯怯地说,觉得吴宇森在历史方面其实挺下工夫了,只是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塑造,走的是史书而非演义的路线,还原的结果,居然反被视为巅覆。至于对白,除了“匹女有责”那一句确实来势生猛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在史书或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太过后现代的语言风格比较搞,但不过是有意为之的小幽默,这点是大大不同于以往某些大片中的举轻若重,导演自个寄托了无限深意,觉得NB得不得了,观众却怎么看怎么觉得SB的那种笑场。此外,电影中服饰“兵器”汉简以及恰如东汉碑刻般的书法等细节,都比较考究,倘若不是抱着历史学家或考古学家般求全责备的眼光,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赤壁》真的算很靠谱了。至少,我觉得这是部很好看的电影。

  《赤壁》最好看的部分,自然是武戏,我指的不是异想天开的回光阵,更不是如一场大型团体操八卦(新京报:吴宇森的壶罗贯中的酒)阵,电脑特技与阵法战术,表现平平而已。真正精彩的是赵关张的单打部分,三国演义关于战争的写作,最精彩之处本来就是武将单挑与军师奇谋,吴宇森发挥其一贯擅长的暴力美学,配合《七武士》般的梦幻出场,将几位武将的出场,拍出了无比的力度,美感与气势,直看得人血脉贲张。

  对于这一段中国人多半谙熟的历史,吴宇森的野心,是整出一部史诗来。我揣摩他的如意算盘,是用忠实于《三国志》的叙事来抵达“史”,再加入一些《三国演义》的传奇桥段与一些诗歌意象,来抵达“诗”。然而,电影不是简单的加法,最终我看到的《赤壁》,很像一古装版的英雄(新京报:吴宇森的壶罗贯中的酒)本色》,或街机版的《三国无双》。很好看,但史诗的感觉谈不上,不像是看完勇敢的心(新京报:吴宇森的壶罗贯中的酒)》,走出电影院,胸中犹有余响。

  电影的气质,大概更接近于演义,我对是否写实不太在意,但对是否写神比较在意,也许我所希望的,是吴宇森的壶里,装着罗贯中的酒。

  《三国演义》的精彩之处,在于刻划了一群光芒四射的英雄(赤壁也较好做到了对于人物的刻划,上集事实上一直专注于此,从某种程度上不惜为此拖累节奏),三国英雄的迷人之处,不是权谋机变,不是千人斩万人敌,而是顶立天地间的一股英雄气,(赤壁将英雄拍得勇则勇矣,可惜意气不足);《三国演义》的动人之处,是渲染男人间的相遇与相知(赤壁大量的镜头铺陈周郎与诸葛的惺惺相惜。还有关二突兀的那一句“我们的鞋都是大哥编的”,用意皆在于此);而《三国演义》最是令人扼腕长叹之处,是英雄的壮心不已与最终失败(赤壁中刘备的那句台词“我屡战屡败,这次还不算最惨”,还算震撼。不过下集怎么说都应该更出彩)。

  最为遗憾的是,《赤壁》中看不到灵魂。在《三国演义》中,灵魂的写法,是忠义二字,这也正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主题。或许,每个人的心里自有三国,关于赤壁,也是各怀衷肠,忠义二字,放在今天委实已经过时了,吴宇森试图找到新的灵魂,他给出的答案是团结,然而为了传达这一特别主旋律的主题,影片所设计的几个桥段,几乎没有例外地,都落入了似曾相识的俗套。似乎是要印证影片中诸葛亮两次引发笑声的那句台词:过时的阵法,运用得当,就是最好的。换句话说,与时俱进这玩意玩不好,最后难免落得个与时俱废。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吴宇森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