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新版《红楼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7日16:05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有《红楼梦》的地方,从来少不了热闹。自打曹雪芹写完,不,准确地说自打曹雪芹没写完《红楼梦》的那一天起,围绕着这场“梦”的说法就层出不穷,从这场“梦”里生长出来的专家学者就如雨后春笋。

  可是二百年来,摩肩接踵的红学家和浩如烟海的红学著作,面对忽然泛滥的互联网时代,瞬间就被淹没了。当大众共同分享话语权时,人们似乎得到了所谓的“民主”,却忽略了:就艺术创作的外部环境而论,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温床。

  李少红(评论:新版《红楼梦》梦里不知身是客 blog)很不幸,在这样一个时代接受了再次用影象手段演绎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和文化体制的进步使来自政治上的禁锢已经不足为意了,可是“老革命”却遇到了来自商业侵蚀、市场动摇和舆论干扰的“新问题”:现在的李少红还能有当年拍《大明宫词》时那样纯粹的艺术创作环境吗?

  大众针对主要角色扮演者的选择见仁见智本来并没有什么错,然而过度的喧哗却足以让作为创作主体的导演无所适从。李少红在坚持自我和妥协大众之间有太多的两难;

  角色的服饰造型本来是为艺术化地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把过多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这种外在的艺术手段上,喋喋不休地舍本逐末,说到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按照毛主席的要求“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红楼梦》之所以引起如此热烈的争议和非议,那也是得益于经典文学名著的魅力与号召力。不过水能栽舟、亦能覆舟,魅力与号召力越大,二度创作的余地越小,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难度,相当程度上亦在于此。另一方面,观察文艺创作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创作越趋于多感官综合艺术,留给受众的想象空间越小。过去任命读小说《红楼梦》,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在脑海里“导演”一部个人版的“影象作品”;如今看电视剧《红楼梦》,小说里有的这里都有,小说里没有的在这里也塞满了你的视、听等多元感官。这个时候,怎么去欣赏文艺作品?怎样进行文艺批评?怎样对待文艺批评?就成了一个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导演的处理跟你的想象不一样,你就一定要按捺不住破口大骂吗?你有这样的权利和这样的必要吗?西谚有云: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同样如此,李少红只能拍出自己心目中的宝、黛、钗,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想象,甚至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受众的想象。这正是改编名著的共同困境。

  其实,每一个新版本的名著改编影视作品都有两个下场——被你接受或者不被你接受。能不能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是衡量我们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能接受,你就放肆地喜欢吧!如果不能接受,大可等着其他导演日后或者自己虚拟地另起炉灶。当哈姆雷特可以穿着西服走上西方话剧舞台并独具一格时,我们的观众还在为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细枝末节吵得不可开交,而忽略了导演李少红对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所做的内在创新。在文艺作品从创作到接受的互动模式中,谁是主人谁是客?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梦里不知身是客,难免掌握不好欣赏与批评的分寸。

  很多人为舆论进入互联网时代欢呼,以为这样就一夜之间收获言论自由。殊不知,这同时也开窗放进了互联网暴力。除了必要的创新演绎之外,李少红真的篡改了、糟蹋了、戏说了、歪曲了《红楼梦》吗?那些在网络上暴cei(卒瓦)新版《红楼梦》的人,很多是周星驰(评论:新版《红楼梦》梦里不知身是客)《大话西游》的粉丝和推崇者。那么为什么对李少红和周星驰要实行双重标准呢?难道仅仅因为崇洋媚港?

  其实,李少红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不是不能批评,甚至如何评价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上非理性表达倾向。这种倾向和互联网上充斥与弥漫的义和团心态用于文艺表达当然不好,但是大不了也就是毁了一版电视剧《红楼梦》。更有害的是用于社会表达,从抵制日货到抵制家乐福,我们的教训还少吗?(余韶文)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红楼梦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