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莫用历史名义纠正文学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09:39  新闻午报

  作者:吴为忠

  要不是易中天(blog)一部《品三国》,模糊了人们对“演义”和“志”的概念,重拍《三国》似乎也不会生出那么多是非。“拍《三国》不能用历史的名义去纠正文学的形象”,在湖南卫视的“零点锋云”谈话节目中,导演高希希(blog)与史学专家胡小伟对如何演绎《三国》达成共识,为即将开拍的《三国》定下了一个正确的基调。

  高希希重拍《三国》,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演义”之路,这种艺术上的坚持让我们对高希希拍好《三国》充满信心。高希希多次说:电视剧是艺术,不是历史,我们要拍的是三国演义(新闻午报:莫用历史名义纠正文学形象)》,而不是《三国志》。有了清晰的艺术定位和创作思路,也就不会拍出一部既不像《三国志》又不像《三国演义》的艺术和历史的杂交怪物。高希希坦言,《三国演义》中像《空城计》等这样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在他的《三国》中肯定要重彩浓墨地去反映,否则是得不到观众认同的。

  在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最高,但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三国》和《水浒》,正如鲁迅所说:“细民所嗜,则仍是《三国》和《水浒》。”而观众又大多是从文学形象和舞台形象中了解《三国》的。要拍出一部成功的《三国》,怕是不能颠覆人们心目中的《三国》。

  创作基调确定以后,选好演员至关重要。高希希最感头疼的问题是“谁来扮演关公”?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塗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已经成为护民的圣贤。《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就有关公败走麦城,被吕蒙杀害后在玉泉山显圣的描写。这也难怪,曹操得关羽,尽管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还是留之不住,听其过关斩将。赤壁之战,关云长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成为《三国》中一段佳话。

  由于关公的艺术形象在观众中根深蒂固,挑选适合扮演关公的演员,就成了高希希的一个心病。演员选准了,戏也成功了一半。我倒有个建议,自以为可以胜任关羽一角的演员不妨毛遂自荐,这比劳民又伤财的选秀要有效果。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