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娱乐版面应为读者呈现何种姿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4日09:56  新闻午报

  作者:吴为忠

  7月22日,梁朝伟(新闻午报:娱乐版面应为读者呈现何种姿态 听歌)刘嘉玲(听歌)在不丹结婚的消息占据了所有都市报娱乐版面的显著位置,这样一个发生在两个重量级影视明星身上的新闻,在主流媒体上的边边角角也找不到有关这方面的点滴文字报道。

  也许是巧合,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的追思会也在21日举行,22日的大报,把文化娱乐新闻的显要位置留给了这位艺术家,这也是大报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是,娱乐媒体在报道“梁刘大婚”热点新闻的同时,对这位传统艺术的代表人物,在版面上并没有怠慢之意,这次,那些平时较少关注传统艺术的都市报,充分利用贴近年轻读者的传播优势,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这位与言慧珠、童芷苓齐名的上海京剧的代表人物,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通过报道李玉茹,使年轻人增长一点传统艺术的知识,对文化名人的了解多了一个渠道。

  对于社会关注的文化娱乐新闻,在避免报道失实和批评不当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健康的格调,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娱乐新闻。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大报管导向,小报走市场”,这就自然形成了上面列举的报道态势,而像这样的尴尬已经持续多年,至今不见有改变的迹象。面对“梁刘大婚”的热点现象,采取回避的态度,表现导向的坚定,这种做法似乎并不可取。其实,主流媒体对热点的娱乐新闻不闻不问与娱乐媒体热衷于炒作明星都是极端行为的表现,都不是新闻表达的正确途径。正如鲁迅所言:“它(指报章)还能为恶,自然也还能为善。‘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

  刘嘉玲与梁朝伟一个是影帝,一个是影后,恋爱19年,经过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终成大婚,媒体给予关注,尤其是娱乐版面,这也是应该的。正如香港媒体指出的那样,在“不雅照”事件发生以后,香港娱乐圈一直在呼唤一种责任意识,梁朝伟在这个时候高调迎娶刘嘉玲,给不雅照事件过后的很多香港艺人以一种安全感,这可能会影响更多的艺人,使他们加入纯洁爱情的行列。

  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报道“梁刘大婚”的新闻中,一些都市媒体仍对邀请嘉宾进行无聊的剖析,说名单中没有出现张曼玉的名字是因为刘嘉玲坚决反对,因为媒体盛传梁朝伟与张曼玉有过一段恋情;而邀请被传与刘嘉玲有诽闻的胡军出席婚典,报道则说在梁刘之间表现了刘嘉玲的强势等等,这就是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一种表现。把“梁刘大婚”当成是一场娱乐新闻大战,难怪娱记们发出了“不丹,让他们结婚,让我们头昏”的感叹。为了追求眼球效应,打着跟着读者趣味走的幌子,提供没有根据的猜测性的无聊消息,以显示报道的独家性,对于这样的“狗仔”新闻,我们的主流媒体不应回避,而应该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

  还有,对一些已故的文化名人,我们一些娱乐媒体不去报道他(她)们的艺术成就和人品艺德,却要千方百计地去挖掘他(她)们婚变情史之类的的花边新闻,娱乐媒体自降身价,把文艺记者变成了“狗仔队”,这种媚俗的报道态度是不值得提倡的。文艺报道的目的是要净化人们的灵魂,是要帮助读者提高文化素养的,更要坚守新闻报道的价值底线,这就是要防止恶俗、低俗和媚俗。面对“三俗”现象,主流媒体更应该在积极开展文艺批评中彰显文化娱乐报道的引领作用。

  我们在提倡娱乐报道把握健康格调的同时,欣喜地看到都市报也正在关注和重视主流文化的报道,但由于平时太久的疏远,对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努力的过程中也显出明显的乏力现象,这是进步中的不足,是要花点力气补补传统文化这门功课的。

  比如对李玉茹的报道,李玉茹是上海京剧的领军人物之一,以青衣、花旦“两门抱”著称。1932年考入北京中华戏曲学校。中华戏曲学校共办五科,学生分别以“德、和、金、玉、永”排名,宋德珠、李和曾、王金璐、李玉茹等均毕业于该校。李玉茹先学青衣,后习花旦,曾向王瑶卿、程砚秋、于连泉等学艺,功底深厚,师承严格,戏路宽广,表演细腻。 1940年毕业后,又拜梅兰芳、荀慧生、芙蓉草为师。1953年来上海发展,曾担任过上海京剧院副院长。

  对年轻人来说,李玉茹这个名字是较为陌生的。如果,我们的文艺记者在报道李玉茹时能够作一个新闻链接,对她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可惜的是这个应该链接的内容却普遍被疏漏了。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