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宋代,由于河套走廊的丢失,宋军的骑兵部队一直不够强大。为了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宋代发展出了多种以步兵对抗骑兵的阵法。在实战当中,大多被并不实用,只有岳飞军队的撒星阵曾经取得骄人的战绩。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可以说,这种阵法是一种利用连环马转向缓慢而设计的战术,如果是一般的散骑骑兵恐怕会适得其反,因为散开的步兵是轻骑兵追杀的最理想对象。
到了明代,由于火器的大量装备,步兵对抗骑兵成为可能。明代为了对付强大的蒙古骑兵,制定了以火枪手为主战兵器的阵法。这种阵法在战斗中火枪手居前,步兵和骑兵在后。敌军骑兵冲锋时,火枪手分三排射击,在最短时间内将火力倾泻到骑兵阵营中消耗其实力,然后迅速退后,步兵保护火枪手,而骑兵则从两翼出击砍杀已经被火枪重创的敌军。这种阵法自明成祖朱棣创立之后,屡屡挫败曾经横扫中原的蒙古铁骑。除了对付骑兵的火枪阵之外,名将戚继光还创立了最早的班级战术阵法——鸳鸯阵。这种阵形以12人为一队(正好差不多等于现代步兵班的人数),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和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和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这种阵法是基于当时明军的格斗能力和兵器远不如倭寇而创制的,通过多种兵器的配合,可以弥补自身战斗力的不足。在东南沿海的剿匪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宁海前哨战中,戚继光军队在遭遇倭寇后以此阵对敌,以一人轻伤的代价当场斩杀200多名倭寇,可见此阵法的强大威力。更妙的是由于倭寇多为小股流窜作战,这种12人即可成阵的小型阵法正好可以分散出击,以小股兵力对付小股匪寇。
在机枪大炮普及后,为了避免站得过于集中被火力覆盖掉,大兵团的阵法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戚继光的鸳鸯阵这类班级战斗队形还在应用。现代不少阵法与古代阵法如出一辙,例如现代特种部队常用的X型队列就跟古代冲轭阵一模一样,这种阵型的好处是在行进中,任何一个方向来的敌人都会同时面临两个侧翼的兵力攻击。但是由于阵型比较复杂,需要很多的训练才能保证不乱,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要精锐的步兵才能运用好这种阵型。现在军训的基本功仍是走队列和排阵型,虽然这些阵型训练已经失去了战术上的意义,但是对于加强新兵的服从性和纪律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