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铭:《黑夜骑士》没有小丑,就没有蝙蝠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6日11:25  新浪娱乐

  一个永远把"面具"缝在脸上的小丑,和一个时常需要换装,把面具带上又脱下的蝙蝠侠,谁更强大?在《黑夜骑士》里,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给出答案,即使小丑最被警察逮捕,也无法保证他不会再次越狱。因为从影片中来看,监狱对于小丑毫无约束力,而最后的蝙蝠侠,却丧失了警方的信任和民众的支持。

  由于导演诺兰的镜头过于靠近布鲁斯-韦恩,剧本又袒露太多他的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所以在《黑夜骑士》里的蝙蝠侠是个丧失了神秘感,同时也丢掉了"敬畏"的英雄。影片的一大突破,就是在"反英雄","反类型"的道路上走出更远。导演诺兰借小丑之口,提出了一个漫画英雄都绕不过去的悖论:一旦他们凌驾于司法之上,超脱了道德的约束,那和反派们还有多大的区别。

  在影片中,小丑和蝙蝠侠都只是个剖面,只有"白骑士"检察官邓特具有较为完整的性格演变,这与早期蝙蝠侠电影中的反派类似。布鲁斯-韦恩因为在上一集《开战时刻》中已经做了详细的成长展示,所以他在本集中更多的是身份的自我确认和历练。做个比喻的话,这一集里的蝙蝠侠,像是一个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刚刚完成了老师连恩-尼森的考试,用一种残酷的方式交出了毕业答卷,没有什么比战胜恩师更能树立自信心的了。然而,一旦他真正的踏上社会,遇见更加狡猾,心理素质犹在他之上的小丑时,他的自信心就一步步的被打掉,甚至于怀疑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原罪"的黑色诱惑和"社会责任"的白色取舍之间徘徊, 最终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得以解脱,退回到远离人群的黑暗之中。

  影片中的布鲁斯-韦恩正是处于这种"见习骑士"到骑士的晋级过程之中,他可能会缺席(开片时的银行抢劫),无计可施(拘留所中暴打小丑),失策懊悔(瑞秋的死),无力控制(最后的阻止爆炸)。观众看到了一个十分不完美的漫画英雄,他不再有神秘感,不能提供太多的惊喜,所作所为仅仅是个编外的"反恐尖兵",并一度丢掉了道德上的制高点。诺兰作品中的主题追求,在本片三个主要人物上都充满悲剧色彩,尤其是当韦恩痛失了红颜知己,亲手毁灭了曾经的"正面英雄"之后,他选择了一种近乎悲壮而超然的方式来维系理想。

  比起蝙蝠侠的委屈,《黑夜骑士》里真正肆无忌惮展示天分的主角,其实是小丑,就是他用无政府主义的诱惑,磨灭了布鲁斯-韦恩的自信,消融了哈维-邓特的准则。希斯-莱杰的谢幕表演,几乎完美的塑造了这个与面具合而为一的神经质恶魔。好比一个古龙笔下的刀客,没有过去(只有一句台词带过,不同于当年的尼克尔森死里逃生),一出手即是杀招,让常常处于明处的布鲁斯-韦恩疲于被动应付。在影片中韦恩两次不带面具战斗,都没能占到便宜;即使带上面具,穿上黑斗篷,也仅仅比小啰啰强一些罢了。从每次和小丑的较量来看,蝙蝠侠基本出于守势,在小丑的毫无畏惧歇斯底里面前,年轻的韦恩显得有些犹豫不决,纠缠于司法和道德的自我约束。或许我们不能责备蝙蝠侠的退步,"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莱杰的意外早逝,或许让制片部门和编导在后期里有意识的加大了小丑的戏份,他在许多细节上的肆意挥洒,实在比黑酷的主角更生动,更"可爱"。

  在诺兰哥俩擅长的剧情结构上,瑞秋的死和邓特的毁容,是整部影片的转折点,影片在后半程发力,更为紧凑流畅一气呵成,但结局并不乐观,整个情绪仍然出于压抑状态。邓特这个双面人的突然转变,仿佛是诺兰对"司法正义"一种悲观阐释,宣告了小丑在精神层面的胜利。艾伦-艾克哈特的表演,虽然比不上迈克尔-凯恩,加里-奥德曼,摩根-弗里曼三位老戏骨,但确实比较完整的展现了心理演化,又抢去了克里斯蒂安-贝尔不少风头。

  看到这里,《黑夜骑士》早已不仅仅是部漫画英雄片了,诺兰的"反类型",使得影片更像是部黑帮犯罪片,高谭市也接近于是现实美国中的芝加哥。而当今的好莱坞电影里,又脱不开反恐的各类行动,小丑通过电视台制造民众恐慌的手法,也让蝙蝠侠这个义务警察时时处于待命的状态。虽然影片的结局是正义一方险胜,但主动权依然在小丑手中,莱杰在影片中说过:"你让我变得完整",反过来他也正是布鲁斯-韦恩成长过程中必须逾越的山峰。没有小丑,就没有蝙蝠侠。  董铭,2008年7月25日于法国兰斯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蝙蝠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