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块三
白岩松无疑是个聪明人。在央视,多专多能的他以百事通的姿态,出现在各类节目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端尽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些多批次、全覆盖的、或激烈或谦和的形态展示,白岩松成功地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几近完人的媒体楷模形象——白岩松遂成一棵松,一颗生于岩石长于岩石的坚强松树。
所以,当白岩松在舞台上朗诵感动、责任与道义时,有观众会感同身受。所以,当白岩松出现在一把金鹰节工作人员撑开的雨伞下时,有观众会感觉受了欺骗——一个连伞都要别人撑的人,还谈什么悲天悯人?于是,“虚伪”、“假道学”之论甚嚣尘上。
又是一桩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的公案。“自己撑伞”与“不自己撑伞”,是否可以作为一项评论名人品行的指标?这显然应该是个多选题。白岩松走红毯让别人撑伞,和某领导下乡视察让人撑伞,当然不应混为一谈。
前者是“秀”的需要,雨天让名人走红毯,主办方派人跟着打个伞,大有旧例可循。后者本身就不能“秀”,即便非“秀”不可,也不能按此法“秀”。
即便如此,白岩松的粉丝们还是有权对白岩松提出更高级别的道德要求——比如,在接受工作人员撑伞之前,你充满人文关怀的内心里,有没有做过一番挣扎?没准在那个雨夜,他人伞下的白岩松,一度在情绪上非常抵制,一度让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并和他为此有过一番激烈的对话,例如“请你配合我的工作”、“请你不要搞特殊”、“请考虑一下其他明星感受”云云。
我非白岩松铁杆,要求也就低层次些。按我的想法,白岩松当时应该没来得及斗争,下了车就被一把伞罩住了,然后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平静地走上红毯,保持着标准的微笑,恰如在央视某栏目组的转播室内,工作人员为他整理好话筒、新闻稿,他开始酝酿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