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茅盾文学奖,“冷门”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9日14:45  重庆晨报

  “茅盾文学奖”因其专业性和权威性而历来受到关注,当随着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24部终评备选书目在近日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时,却因“冷门迭起”而引发了不小争议,备受关注的余华的《兄弟(上下)》、铁凝的《笨花》以及阿来的《空山》等热门作品都未能入围,也许这是在如今奖项有些泛滥的年代,茅盾文学奖为了保持冷静的专业尺度和独立的文学个性标准的一种表态而已。 □记者赵祎璠

  热门落马之问

  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等一批在近年来颇受市场青睐和读者喜爱的作品被排除在外,这无疑会引发争议。而参与了本次初评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给予了回应,在他看来《兄弟》是商业成功炒作的案例,而作品本身则审美趣味不高,文本细节也有失实,“它没有入围很正常,这也是评委们客观、独立、负责评选的表现。”而对于铁凝作品的落选,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解释说,铁凝曾表态在她担任中国作协主席期间,作品将不参加任何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评奖活动。但是在人们看来,铁凝到底是自己弃权还是没能初选通过却仍是雾里看花,因为虽然身为中国作协主席,如果用实力说话,凭实力竞争,能够夺奖也是名正言顺的。

  而李建军同时表示24部入围作品既有再现历史的,也有反映现实的,基本代表了2003年到2007年间的创作水平。“但是综合考察初选作品,可以发现这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存在很大问题,有的作品长度够长,文本的深度与广度却远远不够;有的作品看似主题宏大,却缺乏准确而生动的概括,使得作品空洞乏味。”而李建军透露,评委们普遍对杨志军的《藏獒》、范稳的《水乳大地》、史铁生的《我的丁一之旅》三部作品比较看好,而对于入围的贾平凹的《秦腔》他则并不看好,认为是“一部形式夸张、内容贫乏之作”。

  规则滞后之虑

  茅盾文学奖是于1981年设立的,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但如今时过境迁,网络的一些读者都认为这种规则未免有些滞后。因为文化领域每天都在日新月异,变化纷繁,在他们看来,虽然文学作品不能说像影视剧或歌曲那样更新换代之快,但是当过了一定时间的社会关注期,还拿过来参加相关评选,似乎对新作品有些不公,也会让人觉得厌腻和牵强,这似乎也背离了茅盾设立茅盾文学奖推陈出新的初衷,即使不说参加一届未获奖后不能参加下一届评选,至少应该加入类似规定同一部作品最多可以参加几届的细节。

  自娱自乐之嫌

  纵观此次备选作品,不禁有许多陌生的“冷门”映入眼帘,就这一点也引起了社会不满的声音。记者在许多网络贴吧中看到,网友大多数提出了“这些作品我们了解或知道的怎么不多啊?”的疑问。虽然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有其专业性的导向,但既然是应该面向全社会评选,广大读者的声音才显得尤为重要才对。当然不能说这些作品在所有读者中都“默默无闻”,但是从媒体宣传和社会影响力的角度还是有局限的。忽视贴近性,似乎就有了“自娱自乐”、“孤芳自赏”之嫌。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