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赐贵
人生而诚实,却无往不在谎言之中——请原谅我在一开头套用卢梭的那句名言,但这的确是我看完电影《李米的猜想》之后最强烈的感受。
导演曹保平跟个下山掰玉米的狗熊似的,在“爱情”、“悬疑”与“警匪”三个主题之间游移不定,最终什么都没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好。窃以为,一部好的电影就是当主人公笑了的时候,观众却哭了;一部坏的电影就是当主人公哭了的时候,观众却笑了——当然,前者不包括为了影票钱而哭的。《李米的猜想》好几次在处理感情戏的时候就关键时刻掉链子,错失逗观众哭的良机,不复去年《光荣的愤怒()》上映时的光荣。
不过,曹导在这几个老套的故事里还是讲明白了一个主题:谎言。是的,出租车司机李米的生活主题是爱情,但她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谎言当中;民工裘火贵铤而走险的目的是收获爱情,但他一样被谎言笼罩着;冷酷的毒贩子方文(或叫马冰)也是有爱情的,但他那儿有着最大的谎言……对此,正在闹离婚的警察叶倾城(blog)有着独特的看法。当他劝李米拿虚拟的小香去骗民工裘火贵时,他说道:“没有强迫你的意思,这是为他好。他提供的线索要是有价值,对他有好处,知道吗?有时候,欺骗是善行。”本来还在质问警方不择手段的李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也加入了制造谎言的行列当中。
是的,生活本来就是不断地欺骗别人,偶尔骗骗自己。在没有希望的世界里,欺骗便成了一种善行,是一种打着“为了你好”之旗号的高尚举动。人们善良地认为对方不具备接受真相的勇气,也霸道地切断了真相的传播途径。这就像鲁迅先生笔下那个青年所说的,在一间绝无窗户的铁屋子里,“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于是,犬孺主义闪亮登场了,教导人们与其痛苦地活,不如“从昏睡入死灭”,因为这至少让人“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当然,我们不能为此苛责曹导或这个社会。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我们的电影、我们的新闻又何尝不是沉浸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呢?新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社会正气”,电影要“引导健康生活”,“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就连高考作文也被教导着要“主题积极向上”,否则写得再好也不能被列为一类文……大环境如此,能叫曹导怎么样呢?然而有个问题不得不提,那就是:看似善意的制度设计本身会不会就是最大的谎言制造机器呢?
我不知道。不过,故事最后总算有个相对完美的结局,李米收到了方文留给她的录像带,原来她当初没认错人。对方就是她苦苦等了四年的恋人,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她,偷偷地看她收衣服、上公厕、跟人吵架……但我一直疑心这是曹导编造的又一个谎言。毕竟,为了掩盖谎言,很多人只好制造一个更大的谎言。
很显然,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曹导低估了观众的泪腺,却高估了观众的前列腺。在最后所谓的煽情镜头快要出来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跑去厕所了。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