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世明文:先试解。欲知晓何为“山寨明星”,先要从“山寨”说起。“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有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的特点。
何谓“山寨明星”?明星前面加上一个“山寨”,并非某位明星上了山寨占山为王,而是有仿造、冒牌之特殊含义。作为最近兴起的网络流传语,“山寨明星”指一些长相酷似某明星的人,在代言广告时刻意模仿该明星,让人一时真伪难辨。随着“山寨手机”席卷网络,“山寨产品”广为人知,一群“山寨明星”也在网上迅速蹿红。
“山寨明星”实质就是广告“新星”。追其渊源,又可以说是“山寨手机热”催生出来的草根明星。这些“草根”如今成了网络最热门词汇,“百度”上关于“山寨明星”的搜索至今日已经高达548万篇。甚至有人总结出一种“山寨精神”:极具创新意识,不怕丢脸,不怕低利润,把能实现的功能都实现,想方设法地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
这种“精神”的概括,倒无意中给有心的笔者提供了看待这一问题的新的角度:创新意识的匮乏。创新精神的“付诸阙如”。
要实证笔者这一说法,有“老外”的新动向为证。就近取譬,看看美国的最新作品吧。无论是好莱坞的《功夫熊猫》,还是迪斯尼的《花木兰》,虽都取材于中国、中国的巾帼英雄,但中国元素只是由头,演绎的是西方故事,骨子里秉承的是西方逻辑,“唱响”的也是西方精神。
说白了,就是我们清代学人们首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的“反其意而行之”。如此“山寨”,是借鉴,更是创意、创新、创作,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还有什么可奇怪的?
由此说来,“山寨”本身并无“原罪”。我们“山寨”他们,他们也“山寨”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全球化时代之必然。但怎么个“山寨”法,其中大有讲究,或者说学问。
别人“山寨”的玩法很高级,甚至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相形之下,我们“山寨”的玩法就低俗多了,拙劣多了,从人物到情节,从精神到话语,与“剽窃”那厮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这就足可证明我们创新意识的匮乏,创新精神的“付诸阙如”。
没有创新、创意,便只能成为“等而下之货色”。亦步亦趋,东施效颦,总吃“别人嚼过的馍”,不过换了换包装,居然吃得兴高采烈,吃得“日上三竿”,吃得“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形成“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如此这般,作为个人,还有什么“脸面”可言,作为地区甚或国家,还有什么“出息”堪讲?!
网络最擅长恶搞。“山寨明星”是不是其又施新“招”?不管怎样,诸多带有模仿性质的“山寨现象”正如初潮一般袭来。在一片鼓噪与争议声中,“山寨文化”亦应“运”而生,瞬时崛起。“山寨文化”是“来者不善”,只知抄袭、冒牌、复制的“洪水猛兽”?还是新一种“草根文化”?笔者不想在此草草作结,还愿与衮衮诸公拭目以待。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