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奕华
你可以说《画皮》2008版是比任何一次都大胆和“摩登”的改编——前人还要女妖先演一段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现在则是开宗明义“我就是要来搅破局和抢风头”,所以周迅(听歌)的角色明显经过“改良”——顺应现代人在确立目标后勇往直前的进取态度。连本来隐藏在《画皮》背后的“犯罪快感”也变成“条条大路通罗马”,心理状态没有半点迂回曲折。
什么是guilty pleasure?就是阁下当了人家的“情妇”,破坏了别人的幸福,让“另一个女人”的家园变成颓垣败瓦,理论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来自被爱和被宠的优越感,阁下就是觉得“爽”!而“爽”就是叫人飘飘欲仙,不愿把双脚放回处处讲求责任、承担和后果的现实中。这种宁纵莫枉的态度,必须配合以豁出去的勇气才能成事,“Who cares?”是极容易冲口而出的一句话,但真要说得出做得到,那个人以为避过了“责任”却还是一头撞到“后果”之上:阁下就是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罪人”。
Guilty pleasure不见得只会造就“千古罪人”。它是对羞耻心的反抗和背叛,即便面对不欲被人看到你读八卦杂志,于是偷偷瞄两眼身旁那陌生人正在翻阅的一本也能得到“犯罪快感”,却不用付出代价的满足感。至于光明正大拿着会被某些人认定为“政治不正确”的报刊到处走的人,当然就是免疫于“文化犯罪”的观念:既不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自然也不会对“身份象征”——也就是他人对自己的眼光——由介怀变成忌讳,甚至由十分介怀变成十分忌讳。
惊悚小说作家史蒂芬金便曾提名全球最富有女作家J.K.罗琳为最受欢迎的“犯罪快感”——即便他本人一直都是提倡这种趣味的至尊与天王。意思是明知道映入眼帘的文字全是“趣味”大于“营养”,而看完一章马上接上一章,读完一本随即抢购一本的“纵欲”行径,就是精神上的不健康表现,又名“犯罪”。有识之士不承认把《哈利·波特》当药丸般“嗑”,就是怕被标签“双重犯罪”。
新版《画皮》走的是“明知故犯”路线。周迅在电影开场已是一派“事无不可对人(观众)言”的坦荡荡,表面上是借妖精的自我膨胀来投射现代人的精神面貌,但这种手法其实也在牺牲《画皮》作为“寓言”的功能与魅力——身为妖精却没有多少顾忌,犯罪快感又如何找到滋生的空间?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