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闻午报:有感《越狱》本土化征文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09:33  新闻午报

  作者:吴为忠

  最近从媒体上获知,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日前已将《越狱》剧本改编权独家授权给上海译文出版社。对于喜欢这部电视剧的观众来说,无疑可以从阅读层面领略到《越狱》的另一种味道。

  《越狱》是一部由福克斯电视台推出的剧情类电视热播剧,由于没有引进电视版权,“越狱迷”们大多都是上网在线观看的。林肯·巴罗斯是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的哥哥,数月前被认定犯有谋杀罪被投入福克斯河监狱的死囚牢。迈克尔相信哥哥是无辜的,因而对哥哥的判刑入狱非常愤慨。为了能够帮助哥哥逃命,迈克尔持枪闯入了一家银行,因而被当局拘捕入狱,并被关押到死囚牢。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迈克尔对监狱的工程结构了若指掌,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越狱计划,希望把哥哥救出监狱,并为他伸冤。

  美剧《越狱》使我想起年轻时看过的法国作家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这是大仲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遭人陷害,19岁的邓蒂斯在新婚之夜被抓,在囚牢之中遇上法利亚长老,得到一份藏宝图,越狱后在基督山小岛发现宝藏后,邓蒂斯改名为基督山伯爵,有了这笔巨大的财富,开始实行他对那几个仇人的报复计划。

  《基督山伯爵》又名《基督山恩仇记》,正因为大仲马具有叙说故事的卓越技巧,小说永远处在一种悬念迭起的紧张状态之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不按照某种公式化、概念化的模子倾倒出来的,而是奇特新颖,引人入胜,处处使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既出乎意料,又感到情理之中。《越狱》与《基督山伯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管《基督山伯爵》长期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但是,它和它的作者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并不很高。尤其与同时代的雨果的《悲惨世界》相比,显然是要逊色得多。这是《基督山伯爵》的翻译者蒋学模的评价。

  因为《越狱》只有电视剧本,并无小说版原著,译文出版社兴师动众地举办剧本改写小说的征文活动,反映了图书市场出版艰难的现状,也引发我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点想法。

  在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版西方文学艺术经典的同时,适当引进《越狱》这样的作品,了解西方的多元文化,这也是大众审美的需求。最近看到一篇谈美学家朱光潜的文章。关于翻译,朱光潜先生表达了“练字不如练意”的观点,主张语言表达不清楚关键是思想不清楚。翻译的正当过程应该是由原文到思想,再由思想到中文。他指出:翻译家要做到三个精通,“一、精通所译原文那一国的语言;二、精通原文所涉及的专科学问;三、精通本国语言。”按照朱光潜先生的要求,要承担《越狱》的翻译任务,是一次难度很高的“创作”,文化在呈现形态上,以差异为第一特征,以差异间的互相欣赏为第二特征。既然文化在至高精神价值上承认人类的共通,那么,在具体呈现形态上则要承认差异的互赏。据该社透露,让原作在中国实现最佳本土化,是发起“美剧《越狱》中文版小说网络征文”活动的出发点。窃以为,翻译美剧《越狱》还是要体现原汁原味,所谓“美国故事中国化”的征文要求,违背了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像这样一种嫁接,很可能创作出一个中西文化杂交的怪胎。其实,举办征文这样的活动,无非是扩大影响力的一种“促销”,真正能够胜任其职的译者是很难从征文这样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消除审美接受的阻隔现象,关键还是要寻找到文化传递的“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

  引进西方文化,我们不能只注重商业利益,忽略美学价值,走进市场第一的评价误区。存在的不等于提倡的,多样化也不等于无核心,这是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度。作为大众媒体和出版单位更要承担引导文化鉴赏和提升审美情趣的责任。这是我看了举办“美剧《越狱》中文版小说本土化征文活动”引出的一番感想。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越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