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董阳
眼下,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收视率一路凯歌,据说最高收视率已经突破了8%。面对观众细数《李》剧的“穿帮”镜头,制片人回应说:“影视剧就是一个缺陷的艺术,大名鼎鼎的《拯救大兵瑞恩()》,也被挑出来有多处‘穿帮’的镜头。”那么,面对“穿帮”,“挑刺儿”到底该不该?那些“挑刺儿”的观众难道都是“刺儿头”吗?
“李小龙”的故事被改写、被“消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上世纪80年代,“李小龙热”从海外传到大陆。介绍李小龙和“截拳道”的书籍与李小龙电影的录像带一同流行,历史与影像逐渐“重叠”:《精武门》中的那位二话不说出手便打的猛汉陈真与历史上那个横跨电影与武术两栖的美籍华人演员李振藩(李小龙原名),不知“庄周与蝶”,何者为梦,何者是真?“李小龙”的故事在这样的“效果历史”中越来越神,越来越火。“李小龙”亦真亦幻,成就了“李小龙神话”。
换句话说,观众将电影中那个是非分明、除暴安良的猛汉移情到了李小龙身上,李小龙本身的传奇色彩(功夫明星、离奇死亡等)又使“传奇”中的那位猛汉多了几分真实性。而以李小龙的生平为线索拍摄的《李小龙传奇()》正好利用了这种“亦真亦幻”的效果。
世上本无传奇,传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奇”。其实无论哪一部影视剧,都是“编的”,观众之所以能够进入影视剧的逻辑,甚至感同身受,并不是傻到相信其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他们愿意暂时抛开现实的束缚,愿意倾听一段故事,体验一把“传奇”,在不知不觉中,观众发生了移情,以至于身临其境,进入到了那个虚构的故事当中,为主人公的成功欢呼,替他的不幸伤心。在那个小世界里,观众能够暂时栖居。观众的“配合”才能成就一部影视剧,也可以说,只有好的影视剧才能让观众甘愿“配合”、全情投入。
然而,“穿帮”正是这种移情效果的无情杀手。频频出现的“分体式空调”,老外胸前的数码装备以及阿森纳球衣……猛地一看,还真会引发“今夕何夕”的感慨!很多人大概还记得电影《无极》(blog)中那个被吃掉了的馒头在若干年后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盛传一时,“馒头”成了搞笑的噱头。说到底,这种天外来客式的“穿帮”镜头往往会给身临其境的观众当头棒喝,无异于向他们尖叫道:这不是真的!这都是装的!“穿帮”越多,“尖叫”就越多,移情频频被打断,注意力频频被分散,没有了身临其境,没有了专情投入,“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影视界“穿帮”正流行,反映了一种不够严肃的创作态度。制片人说“影视剧就是一个缺陷的艺术”,但这种缺陷是不是低级了点?如果把这种低级错误看成是必然甚至是天经地义的,恐怕真会枉费观众的一片热情,“冷了兄弟们的心”!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