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网:《百家讲坛》成亦娱乐败亦娱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09:38  南方网

  作者: 禹门生 

  创立于2001年的央视《百家讲坛(南方网:《百家讲坛》成亦娱乐败亦娱乐)》,转眼间已整整7年。七年之痒,在易中天(blog)、于丹等学术明星的火爆之后,目前的《百家讲坛》已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同时,其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一再被学术界和观众所诟病。先是有阎崇年挨打,于丹被威胁的事情。而现在记者从央视内部得知的最新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

  人:刚刚过去的9、10月份,其收视率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有学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多事之秋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南方新闻网11月22日)

  央视《百家讲坛》之所以广受关注,不仅仅在于主讲人囊括了中国当代知名学者、专家,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国学的高度关注,更在于它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个强势媒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深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地表达出来,使大众在轻松之余受到启发。《百家讲坛》实质就是一道窗口,教授、学者通过这道窗口把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研究成果向大众传播,大众则通过这道窗口了解一些知识和掌故,得到教益。只有主讲的专家、学者在向大众传播思想见解时契合广大观众的需要,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节目才算成功。事实上,从《百家讲坛》前几年火热的收视情况来看,这个学术节目还算成功。易中天、于丹这些被《百家讲坛》捧热的学术明星一时变得炙手可热,名声在前、利随其后。

  于是乎,许多学者、教授都盯上了《百家讲坛》这个制造学术明星的平台,想通过《百家讲坛》抬高身价,达到一朝成名的效果。《百家讲坛》似乎也很乐衷这样的“造星运动”,尽量给这些人舞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其结果是,有些主讲人要么是本身没有多少思想见解,或者是为了附庸观众,总之,观众听到的真知灼见越来越少,而那些所谓婚外情、同性恋等庸俗化的东西却不断出现。主讲人随意篡改歪曲历史、颠覆传统,哗众取宠吸引人们的眼球,还振振有辞地说是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虽然娱乐化、庸俗化能够暂时吸引人们的关注,但《百家讲坛》的生命力却在这种学者自娱中逐渐丧失。

  《百家讲坛》从鼎盛走向衰微并不奇怪,大众化、通俗化的学术节目在经过娱乐化、庸俗化的改版之后,最终只有一条路,就是衰微。毕竟学术就是学术,它不是娱乐,它有严谨和科学的内容,虽然可以通过大众化的形式来普及传播学术,不过如果连传播的内容也开始娱乐化的时候,学术也就不成为学术了。正所谓学术一旦娱乐起来,甚至比娱乐还疯狂。《百家讲坛》的学术造星运动可以把少数真才实学者包装推广,也能够将一些伪学术者包装起来忽悠观众,但它本身却无法制造学问,因为做学问是个清苦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比起电视上的风光来,做学问是崇高的,也是寂寞、清苦的,这就注定学术是一条寂寞之旅。就算孔子有三千门生,就算爱因斯坦再伟大,牛顿如何杰出,莎士比亚如何神奇,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寂寞的。学术庸俗化、娱乐化是无法真正取代学术研究的,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几个人潜心做学问,或者做学问的氛围不够浓厚,不能诞生几个伟大的学问家、思想家,那么不管怎么包装,怎么大众化、通俗化都对学术发展无益。正如《百家讲坛》这个学术节目最终也将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百家讲坛》成也娱乐、败亦娱乐,并非排斥异端声音,缺少争鸣。

  试问,《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学术栏目,捧红了那么多学术明星,多是拾人牙慧的小家之言,真正自成一家的“大家”又有几人?可以说没有娱乐化就没有《百家讲坛》的红火,但也正是娱乐化,让《百家讲坛》最终失去了它内在的学术价值。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百家讲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