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央视春晚导演提建议 请给我一首好听的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15:30  沈阳日报

  如果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流行歌曲,会发现其中有一半首唱于央视春晚。从1983年李谷一的《乡恋》起,春节晚会让歌曲插上翅膀,广为流行。但从1998年王菲那英的《相约98》迅速风靡以后的10年时间里,春晚再也没唱红过一首歌。在这里想与春晚导演组商榷,为什么春晚上好听的歌越来越少了?

  “多人一歌”

  难留深刻印象

  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悄悄亮相,歌曲是当时最重要的表演形式,歌唱家李谷一在晚会上一连唱了7首歌。1984年张明敏一人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4首歌曲,这些歌曲随后都流行开来。此后的费翔、潘安邦、文章也都是“一人多歌”。1991年甄妮演唱了《鲁冰花》,并与杭天琪(给央视春晚导演提建议请给我一首好听的歌 blog)合唱了《同一首歌》(blog),从那以后,再没有谁一人多唱。同时,歌曲联唱的形式开始出现,在当年春晚中《夸家乡》系列共有12首歌曲,演唱者既有李双江、胡松华等大腕,也是吕继红、李丹阳、宋祖英等新秀。1992年李谷一等10人联唱“难忘的歌”,每人一段。由于“多人一歌”普遍运用,这样留给每个歌手的演唱时间就少了。一人唱几句的方式,即使歌曲旋律再好听,也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春晚不再是盛产好听歌曲的舞台了。

  一人唱几十人跳

  听歌还是看舞

  春晚歌伴舞,是一种艺术创新。但从其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只适合于演唱组合,比如台湾的小虎队组合,香港的草蜢演唱组合等,无论是演唱者自己跳,还是与其他伴舞者一同跳,都不显得乱。但如果一人独唱,几十人在其后伴舞,会让人产生喧宾夺主的感觉。

  试想一下,1984年春晚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1988年毛阿敏演唱的《思念》,均是一个人独唱,然而效果极佳,为歌曲流行创造了条件。假如,当时有几十个人伴舞,那么歌曲的动人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好的歌曲,尤其是像《思念》这类歌曲,在展现演唱者演唱技能时,也给了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去思考的空间。如果在演出时多出一件道具、或多人伴舞都可能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框框太多

  好作品创作难

  好听的歌曲不能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新人新作少。1999年以前的每年春晚都有新人推出,无论是香港歌星,还是台湾歌手、内地演员。“新人”总会为新作的流行做下铺垫。1999年,李琼的一首《山路十八弯》,高亢的嗓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此后便难见新人登台。即使有“新人”露面,也是淹没在串唱之中,如雪村(听歌 blog)庞龙。“论资排辈”让很多新人连“后浪推前浪”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专门为春晚创作的歌曲越来越难听,十年来唱红的只有一首清新、真挚的《相约98》。从那以后,专为春晚创作歌曲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春晚不再是简单的一台文艺晚会,其社会意义越来越凸显,歌曲的创作,也要求“高、大、全。”所以,这样创作出来的命题歌曲,流行的概率也就很小了。

  “冬天里的一把火”可以用来形容春晚的流行歌曲。人们在冬天渴望火热,渴望动听的歌,不知2009年春晚能否给大家留下一支好听的歌?

  本报记者 李彤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