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北大荒》丰碑 20年开进14万官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4日10:42  新浪娱乐
评论:《北大荒》丰碑20年开进14万官兵

《北大荒》剧照

评论:《北大荒》丰碑20年开进14万官兵

《北大荒》剧照

  1958年1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军垦移民。从1958年3月到5月,复员转业到北大荒的部队官兵多达8万人,包括7个建制预备师,4个部队医院,其中排以上军官6万多人,加上部队非军籍人员和家属,一共有10万人,号称10万转业官兵。这10万官兵中,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有身经百战的师、团指挥员、有战斗英雄。例如,在渡江战役中的侦察英雄、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王树功就是专业大军中的一员,更多的,则是从朝鲜战场上撤回来的志愿军官兵,其中有指挥邱少云连的团参谋长、有黄继光连的指导员,有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4架、击伤3架的射击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坚守上甘岭的第15军,有1200多人来到北大荒。

  有位老兵回忆这次空前规模的军垦移民时写道:

  我们这批转业军人,大部份是尉级(连、排、营)军官,有少数校官,年龄从20多岁到30多岁,我大概是其中年龄较小的了,当时只有22岁。每个转业军人领到单、棉新军装各一套,棉大衣一件和每年军龄半个月工资。我的军龄为5年,共领到两个半月的工资约150元。我们的专列经过4天4夜行程,到达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密山车站。密山是铁路的终点……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分乘几辆解放牌大卡车,我们都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子坐在行李上,也不知道车将开向何处。沿途很少有村庄,大地仍被白雪覆盖,经过两个多小时颠簸,才到达目的地——密山农场。我们被安排住进了一栋据说原来是劳改犯住的大宿舍。这是一栋大草房,里面南北两趟大火炕,由于人太多,每人只有1尺宽,连行李都摆不开,晚上睡觉也无法翻身。

  另一个老兵在1958年的《拓荒日记》中写道:

  3月17日。

  今天,是我们转业北大荒的第三天。昨晚,老红军项文运书记说:“你们现在住的马架子是铁道兵同志给搭的,大家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没有温暖的住所总是不行的,有了窝棚就暖和得多,以后还有大批的复转官兵要来这里,明天每人发一把镰刀去七里沁河两岸割草,准备就在这片杨树林里给他们苫马架子草棚。”

  3月18日。

  炊事员老蒋第一个起床打开门去提冰,又立即返回来喊道:“你们都出来看,昨晚发生的怪事!”大家走出地窑门,只见屋顶的雪上,前后左右踩满了各种野兽的脚印,有三角形的鹿狍脚印,有梅花形的狼獾脚印,还有似人掌的熊脚印,足迹乱七八糟,同志们个个不寒而栗……

  3月19日。从昨晚遭到野兽包围营地的启示,夜间谁也不敢贸然外出了!实在憋不住,也要约上三五人一同外出。真象到了阳谷县的景阳冈,这还不行,每人左手握电筒、右手持镰刀,还要不时地向后张望,以防不测。完全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从1947年,第一批荣誉军人带着伤残的身体进入北大荒,创建“公营农场”,到1954年第97师8000余人挺进北大荒、到1956年铁道兵部队17000余人开进北大荒、再到1958年10万官兵、1966年10700名官兵、1968年近5000名官兵的复员转业,20年间,一共有14万解放军官兵来到北大荒。在这片黑土地上,他们从英俊的青年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如歌的岁月中,永远回荡着老兵们的质朴和忠诚。他们不但留下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更留下了“北大荒”精神。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支撑着整个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支撑着这片全中国最大的国营农场群。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