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孟小冬的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15:27  精品购物指南

  《梅兰芳》的公映,对那些曾经踏雪而去的票友而言,真是一大盛况呢!不但可以在残旧的吊灯和华丽的吉祥戏院里重温一代名伶的风采,而且可以借着梅葆玖先生的珍贵老唱片宿一番《贵妃醉酒》的醉。不过对我们这些根本分不清梅派、程派的门外汉来说,《梅兰芳》里面最好看的戏,却不是梅兰芳,而是孟小冬。

  说起那个年代上海才女的傲,若非张爱玲,便是孟小冬啦。《摩登时代》上刊过她嫁给梅兰芳之前的一帧小照,刘海儿,素颜,端庄的姿态下面,一抹天生在寒冬的底色,也许因此便成就了她一生的悲剧之美吧!说是悲剧,因为她生在一个一夫多妻的时代,和60年代性革命鼓吹的free love完全不同,旧式婚姻里面的性关系,建立在“他可以有很多,她却绝对只能有他一个”上面,基本没有平等可言。虽然现在流传下来的八卦杂志和民间小报,都不太敢把大名鼎鼎的冬皇(孟小冬)称为“妾”,她自己一开始也许也是这么认为的,据说她和梅兰芳结婚时,都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没有大摆酒宴,两个人租了一间小屋,住在一起,便以为可以纯粹地、简单地爱下去……但是她在那段婚姻里的身份,却最终不过仍是个“妾”。她这么傲气的人,哪里肯接受这个事实呢?然而事实却是摆在那里的,梅兰芳的大夫人福芝芳不但不许她进门,而且据说是挺着足月的肚子拦在那里的——《妻妾成群》里面,也描述过类似的情境,妻妾们并不住在同一间屋子里面,对人这种善妒的动物,这是很要命的:“他不在你房中的时候,他在哪?!”——这种想象力是足以把醋煮沸、把心烤焦的。所以当年梅党中的魁首冯耿光像拍卖行里的拍卖师一样,举起他手中的木槌“一锤定音”,要梅舍孟而留福时,孟小冬选择离开梅兰芳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虽然后来她大病一场,孤独到死,差点万念俱灰,迈入空门,但是比起继续做妾,在一点点性爱和家用上的蝇头小利中使尽心计、斤斤计较要自由千万倍。她临走时说:“请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后来她遇上一代枭雄杜月笙,也一直是不亢不卑的态度,所以杜月笙才这么依恋她。杜月笙60岁大型祝寿赈灾义演,终于把她请来,各界人士赠送给她的花篮排在戏院门前的牛庄路上,足有1华里长。然而唱完《搜孤救孤》,她便向杜月笙告辞了,只保留了一件戏服,其他行头全部送人,这也是她人生最后一次登台,谢幕。也许她就是那样的女人吧!宁肯(blog)一个人回到北平,被疾病、清苦、贫困折磨,也不要再卷入妻妾成群的纠纷中。后来杜月笙63岁,就快死了,形销骨立,举家流落香港,她才终于答应嫁给他。那年她42岁,着一件崭新的滚边旗袍和他依偎而立,成就了他们一起最后的肖像。

  她这么多难的人,那单薄瘦弱的身体却始终没有抛弃她,让她一直活到1977年,享年70岁,仙逝于台北。可见“傲”字在她那里,大有“一个人熬下去又怎样?”的意思。旧时代的女人敢这样想的实在稀有,即使到现在还是大堆要把自己on sale掉、面对小三进屋就是死活不肯放弃的女人。可见她是真的cool!章子怡(评论:孟小冬的傲)塑造孟小冬的形,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章子怡又成功又绚亮又幸福,不知道能不能体味出孟小冬的“傲”来?还是先进影院再说吧!

  ◎王梆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梅兰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