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马2008:一枝独秀?各得其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7日01:24  新浪娱乐
金马2008:一枝独秀?各得其所(图)

《海角七号》包揽本届金马奖六项奖

金马2008:一枝独秀?各得其所(图)

陈可辛《投名状》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三项大奖

  寒冬中的深夜,金马奖终于开出最后的赛果,最后两个大奖,如愿以偿的被《投名状》(blog)陈可辛获得,一举平衡了整个局面,从《海角七号》的一枝独秀立即成为秋色三分,《投名状》、《海角七号》、《集结号》以及其他电影是各得其所。没有被《海角七号》一家独大的金马奖,看起来是与人乐乐。金马奖把影帝颁给了“解放军谷子地”是个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的现象,且最佳改变剧本也给了《集结号》,张涵予(金马2008:一枝独秀?各得其所(图) blog)和谷子地在海峡对面的电影奖上被承认,说明以焦雄屏为主席的金马奖确实并无预先设置的防火墙。

  其实对于《投名状》和《集结号》而言,《海角七号》才是黑马,才是来搅局的,假设没有《海角七号》的横空出世,相信这两部电影将横扫金马奖。然而没有《海角七号》,台湾电影就过于惨淡了,几乎是在最危险的时刻,《海角七号》和《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不再那么文艺/艺术的新式台湾电影出现了,也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尽管这些电影在海峡对岸还没有走红,尚没有被流行,但是台湾电影的春天还是可能到来的。单纯从商业回报上来讲,这些电影因为成本偏小而且多数都有扶助金,已经不再是自说自话的自闭式电影。

  从去年此时的同档期的竞争和票房双赢,《投名状》和《集结号》都是以战争为叙说故事的手段、刻画人性的背景、非正常的华语大片的格局出现,陈可辛的导演能力、《投名状》的整体把握、刘恒的剧本、张涵予的演技都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为王,确然如此的结果,只是事先张扬的落定,并无多少意外。再度回望《投名状》、《集结号》和《海角七号》三部电影,分明都是在讲人性,其中有复杂的乱世选择、和平年代的追溯真实历史真相、普通人在世俗生活中的追求,总而言之,正名才有可能和谐。

  陈可辛第一次拍摄古装电影,就是传说中容易遭到奚落的华语大片。从《英雄》开始,再经过《无极》(blog)《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等大片的璀璨式宣传、摧残样口碑、狂飙一般的票房之后,观众、媒体其实已经对所谓大片抱着冷嘲热讽隔岸观火的态度!陈可辛必须有新意,尝试“以战争反战争”的手法,来拒绝《英雄》与《无极》犯下的无根叙述。重塑“刺马”故事,不但将原版故事主人公的名字全盘擦写,而且再加强政治斗争的描述,尽管后者有些过于直接。陈可辛将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兄弟传奇、宋江水泊梁山起义的兄弟传说更加世俗化、生活化、政治化、人性化,并通过大哥庞青云对功业/欲望的追逐过程的描摹,将战争的残酷性、人心的复杂性、牺牲的有无意义、承诺的存续湮灭,背信弃义有了真实的可能。回到一般人的情理判断,其实很简单,就是打仗要死人、打仗折磨人、老百姓受苦、女人被强奸,绝没有张艺谋陈凯歌镜头下的浪漫和炫技,陈可辛的新路说到底就是直面“百姓苦”、“人性恶”六个字。

  冯小刚镜头下的营销那个也和以往不同,过去我们接受的英雄,基本上都是被历史所书写下来的战士,而更多的战士其实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模糊的背影而没有自己的画面和声音。张涵予扮演得谷子地要为47条汉子找到他们的位置,他们不是“失踪者”,正如电影中的小官僚所说,失踪意味着多种可能。冯小刚对于观众和中国电影而言,最大的奉献就是发现了一个极佳的故事,杨金远的原著《官司》重点在于“讨说法”,冯小刚和编剧刘恒在补充出他们的英雄战斗场景,两个阶段就是那个“人”字,站得很稳,立意深远。这是中国电影必要的角度,聚光灯下的英雄、宣讲台上的被被告者,都是革命年代及和平生活中的少数,更多的是无名烈士和默默的劳动者。《集结号》从表面上看,是对以前中国战争电影的修正,如果从人性角度出发,比较好莱坞战争大片,甚至是《荷马史诗》中奥德赛的回归旅程,《集结号》正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主旋律电影。《集结号》的意义,根本上却在于后半段的质疑和寻找。谷子地在团长墓前的发飙和哭诉,其实在诉说积重难返的委屈。那高而黑的煤山,犹如黑暗的阀门,杜绝了谷子地与战友生死相认的可能。谷子地守候一段历史的真相,这种态度是值得新时期观众所反思、体认的情感。《集结号》在片尾终于吹响集结号,是对那些具体的、鲜活的生命的慰藉。张涵予的演出,是一种民间对信史和承诺的追认,所谓口碑就是如此。

  应该说一说魏德圣和《海角七号》了,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和年度台湾杰出电影等六个奖项,基本上这些奖项都是理所应当的。我首先对于林宗仁没有获得最佳新人表示遗憾,那个茂伯是非常出彩的人物。这部电影讲音乐、梦想、爱情和乡土、理解、快乐等诸多生活母题。《海角七号》对于台湾电影工业的究竟有多少意义我们很难在现在下判断,但是对于魏德圣个人和本片主演来说一切都改变了。从《小导演失业日记》中可以看出魏德圣的某些精神层面,他是一个积极的存在主义者,有着西西弗斯的精神,无论前程再困难也无意义,也愿意去做。他是一个渴望介入生活的人,最好的方式自然是电影。前半生的“一无是处”(表象),却给了魏德圣思想上的绝对自由,正如萨特所说“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也无能为力了。”魏德圣的体验,几乎无法复制。在虚妄中的希望,是魏德圣走出的前提。《海角七号》里的每个角色,都应该看成是魏德圣精神层面的一个脚注。

  最后向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黄仁表示特别的敬意,黄仁先生一直致力于台湾电影评论及资料搜集工作,是华语影评界的前辈!刘子骥/文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海角七号 金马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