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春晚,冯巩与阎学晶演出的《公交协奏曲》,观众弄不清到底是小品还是相声——不免让这位人气很旺的笑星尴尬,其实尴尬的何止冯巩一人?相声,这个艺术品种,目前已经成为了春晚的鸡肋。春晚不是百货商店,何必一定求全;既然春晚对相声恨铁不成钢,又何必勉为其难?
是谁限制了相声的题材
其实,相声走下坡路的原因并不单纯是人们的欣赏口味提高了,关键还是创作的问题,这个创作更脱离不了相声与春晚的关系。
1983年春晚,马季一段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逗得观众前仰后合。这个段子拿到今天再看,也依然是精品,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如同曹禺先生的戏剧,过了百年再看,仍是经典。而试想当年冯巩、刘伟的《巧对影联》,姜昆、唐杰忠的《虎口遐想》等,其脍炙人口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春晚能够接受这样的作品。而现在则不同了。姜昆如今可称“老姜”,却一点也不“辣”,尽管每年上春晚都加倍努力,结果还是出不来效果。
相声的本质是讽刺
真实的讽刺、幽默的自嘲,才是相声最具活力的元素。多年以来,经过侯宝林等对旧相声滥俗、媚俗的改革,使之成为讽刺社会不良现象、歌颂社会美德的文艺形式。相声的这种功效,是受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相声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将嬉笑怒骂演变为插科打诨式的庸俗与假话。本山几年前就对春晚相声作了如此评价:“相声就是上春晚上完蛋的。”这话,还真说中了问题。在当前的春晚中,相声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与装饰物,更多的时候,相声只能拿演员自身的缺陷作为嘲讽对象,这样的相声自然不会有鲜活力。于是,观众一到相声出场,就开始换茶加水、倒垃圾、上厕所……
形式成为相声发展的桎梏
二十多年前,相声演员可以凭借春晚一夜成名,而如今,不但不能一夜成名,很可能会一夜挨骂。这并不能怪相声演员,也不怪观众。无论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只要一旦被套上形式的桎梏,这种艺术很快就会衰落。
如同本山所说的,北京相声一旦离开天桥茶馆就变味了。当然,这也是郭德纲( 听歌 blog)相声之所以能够在市井中火爆,却永远上不了春晚的原因。换种方式说,充满民间活力的相声,产生于下里巴人式的大俗之体,但与电视这种媒体结合,变成了阳春白雪式的大雅之身,实际上也未尝不可,但与春晚相结合后,就相当于在阳春白雪之上还要进行漂白,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相声的艺术本质。因此,要让相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长久的发展,唯有远离春晚的“庙堂”,走入民间的“江湖”,才会如鱼得水。而春晚自然也不差这点节目,还是饶了相声吧。
本报记者 李彤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