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谁踢了《百家讲坛》的场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3:50  长沙晚报

  《百家讲坛(评论:谁踢了《百家讲坛》的场子?)》这档电视节目的蹿红,与其说是学术传播的魅力,不如说是包装艺术的产物。当然,再优秀的节目,终有寿终正寝之时。

  创立于2001年的《百家讲坛》,转瞬已播出整整7年。据内部消息,《百家讲坛》收视率下跌幅度惊人:刚刚过去的9、10月份,其收视率已经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十名之外。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多事之秋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究竟是谁将好端端的一个栏目给毁掉了?

  电视媒体有其特殊的传播规律。譬如,电视媒体不适于传播抽象的学术理论,哪怕是请大师授课。当年,法国的电视媒体曾多次邀请具有国际学术声誉的思想家(blog)皮埃尔·布尔迪厄在电视上讲课。布尔迪厄先生几次拒绝,最后开的条件是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内容。尽管这样,布尔迪厄也只是浅尝辄止,讲完一轮之后,便从电视荧屏上“退隐”了。现在看来,也许法国的电视台也媚俗,但布尔迪厄非常明智,没等到观众审美疲劳,没等到自己破绽百出之时被观众扇了耳光,还要勇往直前地在电视上继续讲课。是这些学者的水平真高,还是他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甘心为《百家讲坛》先生?非也!据笔者所知,这些人在《百家讲坛》面前可能是婢女,但在普通观众面前,摇身一变又成了喜欢摆架子的老爷。之所以对《百家讲坛》屈膝,只是因为那是制造学术明星的车间而已。有了《百家讲坛》主讲人的招牌,自己可以名利双收,一夜暴富。这种假公济私的行为,不是在帮《百家讲坛》,而是在砸《百家讲坛》的招牌。

  一个场子的被砸,是两个巴掌在拍,有外力的破坏,更有内线的暗中“帮忙”。踢《百家讲坛》场子的还包括央视自己。创办《百家讲坛》的初衷很好,追求经济利益的回报也没有错。关键是将《百家讲坛》当作摇钱树来追求,按照产业的方式来发展,选择学术传播为对象,显然很不得体。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报道中称《百家讲坛》“包装”主讲人,“修理”那些胆敢不听话的主讲人,把主讲人当作“演员”,追求娱乐化的剧场效应,本该严谨、严肃的《百家讲坛》变成了另一个“超女”,这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自己人踢自己的场子的恶果了。为钱办栏目、利益驱动型的《百家讲坛》,焉能不早早变得“年老色衰”?

  《百家讲坛》的场子已坏怪谁?问《百家讲坛》,问《百家讲坛》造就的那些明星学者们!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