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没了电影院,何处去做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02:09  新京报

  作者:刘永涛

  尽管不具备与大城市比拼的实力,但并非就意味着电影院在中小城市的生存空间已经消失殆尽。电影是人们可以参与的集体精神文化娱乐行为之一,电影与观众的互动,观众与观众的互动是乐趣所在。

  将近100万人口的本溪市区,看电影的地方都没有。抚顺“最大、最好、最老”的抚顺剧院也等待动迁、停放电影……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或者没有电影院,除沈阳、大连、鞍山三个城市外,辽宁其他城市都面临这种状况。(12月8日《辽沈晚报》)

  这样的尴尬并非辽宁独有,笔者在网上发现,全国很多省会之外的二三线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困境:老电影院或早已衰败,或还在艰难挣扎,而新式电影院又未建起。市民想去影院看看最新的电影,却找不到去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无疑凸显出文化设施规划布局的残缺。而对市民来说,作为现代城市丰富的文化承载中的一环,电影院的消逝,带走的将不仅是与之有关的美好记忆,更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这显然是个遗憾。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电影院命运的流变,往往与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连,并与市民的审美趣味有关。中小城市现有的电影院,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起来的,影院的功能、环境、播放的影片等等与大城市的星级影院存在明显差距,再加上当前娱乐休闲方式日渐多样化,在这样的现实下,能否吸引到足够的观众以确保正常经营,自然是个问题。现在的人们看电影,讲究的是氛围和感觉。除了电影,你还要有更多的东西提供给观众,即能否给他们更多的“附加值”。餐饮、娱乐、消费、交通,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这些具备了,即便票价定得高点,观众也愿意买账。目前进驻全国省会城市的保利博纳、万达(blog)影城等等,就是这一类代表。

  尽管不具备与大城市比拼的实力,但并非就意味着电影院在中小城市的生存空间已经消失殆尽。从电影院的文化本质与社会属性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于“进电影院看电影”这种行为是有必然需求的。在这个越来越个人化的时代,电影是人们可以参与的集体精神文化娱乐行为之一,在电影院,电影与观众的互动,观众与观众的互动才真正是乐趣所在。

  对众多城市来说,没了电影院,或只有一座院线制的影院,怎么讲都是城市文化生活的缺憾,甚至因此让城市变得单调。中小城市要让电影院生存下去,并有望再度红火起来,还是应从本地经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受众市场,改善硬件设施,对消费市场进行开发和培养,同时,电影相关部门也该有意识地予以引导和扶持,逐渐让观众进电影院成为习惯,为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

  □刘永涛(长沙 职员)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8364;

更多关于 影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