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秦菁
说起娱乐圈和圈里的明星,舞台大概算得上他们的命根子了———从电视电影这些间接的舞台到春晚和各类综艺节目直接与观众互动的舞台,艺人无时无刻不需要露上一小脸,以增加曝光度。从1983年央视的第一届春晚到王牌综艺栏目《综艺大观》,从由春晚而红火起来的大牌到《超级女声》走出来的草根明星,这个直接的舞台为普通人打造了越来越便捷的明星之路,但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也越来越不讨巧观众了。
-1983年春晚有了先河的意义
600平方米的演播室、5台摄像机、不足60人的工作人员,这便是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晚的总构成。没有云集的明星和华丽的舞台,但这届春晚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中国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李谷一用一曲《乡恋》奠定了自己在春晚舞台上的地位,刘晓庆(blog)一头披肩长发也引领了一把时尚潮流。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中央电视台的黄一鹤,是1983年春晚的总导演,当年他被叫到台长办公室的时候,还不知道将面临着怎样一个重大任务,当被告知要担任第一届春晚的总导演时,他热血沸腾了,立刻找来工作上的拍档进入了讨论。在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切磋后,第一顿“年夜饭”的雏形显现出来,于是1983年的春晚不仅有了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四位被称作桥梁的主持人,还开设了电话热线,甚至开了实况直播的先河。今年50岁的王女士回想当初看这台晚会的情景时说:“它的舞台和各种技术手段都比今天差远了,可以说很粗糙,但那会的人们都看过什么呢?对于当时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人们来说,这就是一台高标准的晚会。”从1983年到1986年连任春晚总导演以来,黄一鹤成了一个成功的起始点,但也为后来者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节目和舞台形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创新,“茶座式”的晚会形式日渐成熟,主持人的功能也日益明确,内地和港台明星的联欢慢慢成为固定的环节,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逐步奠定坚实的地位。
“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这应该是1984年春晚留给观众最火爆的流行语。随着马季一声声的吆喝,“宇宙牌香烟”让人们淳朴的脸上堆满笑容,连泪花里都闪烁着快乐,而相声也正通过电视的传媒手段大张旗鼓地辉煌起来。然后1986年的《照相》、1987年的《虎口遐想》和《五官争功》以及1988年的《电梯奇遇》等等都成为人们百听不厌的相声段子,姜昆、冯巩、牛群、刘伟等一大批相声演员脱颖而出,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1984年让观众同样记忆犹新的还有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夸张的表演形式和演员深厚的基本功让中国人领路到什么是捧腹大笑和笑着流泪,小品逐渐成为与相声齐头并进的语言类节目。但就是这些在今天看来都依然经典的节目,当初都遇到过“卡壳”———因为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刚刚走出思想的禁锢,内心渴望欢乐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办晚会都要讲究宏大的主题思想,所以那些所谓“低俗”“纯娱乐”的节目难登大雅之堂,记者通过央视的一名老工作人员那打听到,其实当年王景愚在表演《吃鸡》之前有过很大犹豫,他觉得这个节目没有主题,很容易让人想到庸俗,没有教育意义,但马季坚持认为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就应该乐一乐,《吃鸡》应该上,于是全国观众才有幸看到这个差点被“拿下”的节目。而《吃面条》是在当年的大年三十才通过的最后一个节目,据说在排练最困难的时期,陈佩斯和朱时茂甚至准备逃出宾馆不再干了,没有刻意的教育意义和主题思想,但《吃面条》却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光头”陈佩斯和“歪脖”朱时茂,因为它把原本属于人们心底的欢乐挖掘了出来。19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将“司马缸砸光”这句口头禅送给了观众,唱评剧出身却始终不红的赵丽蓉,从此成了春晚的常客,《妈妈的今天》、《如此包装》等等小品让赵丽蓉的身影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中。随着小品的势头越来越盖过相声,当影视明星都开始热衷参与小品演出的同时,相声演员也抄起了道具,原来那种“一上台一戳就开说”的传统形式被打破了,相声越来越融于小品当中了,冯巩便是其中一例。1989年宋丹丹表演的《懒汉相亲》和1990年赵本山的《相亲》把两位土得掉渣的小品演员送到观众面前,两人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互不相识到组成搭档再到黄金搭档。赵本山说随着小品的火热,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开始闻风而动,同时观众容易对一种固定的模式产生审美疲劳,所以他已做“两手准备”,以便被毙一个之后重整旗鼓。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2009年央视春节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