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周刊:《海角七号》的复兴不是活命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16:17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海角七号》引发2008台湾电影复兴

  2008年,对于台湾电影来讲略显不平凡,不平凡的地方就在于突然有了能创造市场奇迹的台湾电影,更在于小成本文艺片如井喷一般开始显现出自身价值,既成全了自己,也满足了大众。

  南都娱乐编辑:林帆 文 | 宋子文(《台湾电影三十年》作者)

  《海角七号》与《男孩》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创造了票房和收益的神话。但其实《海角七号》与《男孩》的市场井喷,更多的只代表了个体行为的胜利,并没有对整个台湾电影大环境产生巨变式的影响。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末到如今,每一年里都会有一两部台湾本地电影站出来充当票房黑马,这其中包括2002年前后在台湾闹得锣鼓喧天的《纯属意外》、《爱情灵药》,也包括蔡明亮于2005年推出的情色艺术片《天边一朵云》,甚至还有陈国富主导的惊悚大片《双瞳》,都有过不错的票房成绩。

  这些电影都被当作是产业复兴的讯号,但又都沦为某年某月的昙花,没有真正影响到颓废的大环境。独立制作,作为当前台湾电影的主要创作模式,并不能在一些短小的经济刺激下形成怎样的市场力量,受限于创作环境与生存环境。若解决这样的难题,必须先有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框架,得有很多大型的产业机构加入进来。但这一切,却是台湾电影被称“死亡”的最大理由,所谓的工业,其实早就已经坍塌而不复存在了。

  独立制作只能成为一种势力,但最终不会升级为市场的大潮流,假如现在台湾的年轻电影人们不依赖电视机制来生存的话,那只能是坐吃等死,连玩玩的机会都没有。但两者越是结合的紧密,就越是矛盾,例如一个好的剧本你去投给独立电影,那很可能是血本无归,一折到底,但投给电视台做成个短篇的单元剧,还有可能会依此成名,借机走入到综艺主流。一个甚至是多个《海角七号》的崛起,并不能说明台湾电影找到了怎样的出路,即便是大家都来做《海角八号》,还能赢得高票房,又能保证得了多久的光鲜?当一年半载之后大家看腻烦了,你还能做出什么花样来?

  救电影,要先救其工业,若看不准根基,妄下任何结论都是不负责任的臆想。原本一句复兴之词,是对台湾电影的某种鼓励,但最终却演变为对其的伤害。要记得,人在难时,麻醉剂与兴奋剂绝对不是什么好药,起不到什么真正的振奋效果,只能是在你脆弱的精神上挖大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专题:电影《海角七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