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羊网:《梅兰芳》终结华语电影镀金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10:28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魏英杰

  后《无极》时代的陈凯歌必定经历过一段彷徨时期。尚在热映、刚入围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名单的《梅兰芳》,或可证明这点。

  有消息称,面对观众给予8.9分的高评价,陈凯歌表现十分谦逊,欢迎大家批评。还记得“无耻论”的人们,不难从中体会陈导演的微妙变化。

  《梅兰芳》被解读为一

  部回归之作。这部影片不仅题材类似,还处处可见《霸王别姬》时代陈凯歌的身影,连电影画面不小心都会让人产生错觉。选择拍《梅兰芳》而不是其他,也使得这一切看上去就像陈凯歌有意释放的一个信号。不过,所谓回归并非走老路,复制既往成功题材,更应是重新认识和认可某种审美境界和艺术原则。由此来看,《梅兰芳》更像陈凯歌的一次自我救赎——陈凯歌向陈凯歌致敬,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我又回来了”,这句话他没有说;“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却反复在影片中响起。

  看到这点,我很愿意给《梅兰芳》一个正面的评价。这部电影预示着陈凯歌从《无极》式的大片阴霾中冲了出来。而这层阴霾一度深深笼罩在中国内地电影界的上空,徘徊不散。

  大概从《卧虎藏龙》开始,华语导演们似乎发现了一条传统武侠+奥斯卡的市场捷径,从此陷入集体癫狂状态。第五代导演中坚人物张艺谋率先上阵,连续推出《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中国式大片,紧随其后,冯小刚摆设《夜宴》,陈凯歌打造《无极》,几位大导演纷纷中箭落马。中国式大片在赚得盘满钵满同时,也为观众所同声唾骂。这段长达七年的时光,可谓中国电影史上的“镀金时代”,华丽而虚无。

  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七年之痒,那些曾经不乏佳作的华语导演们开始清醒过来。以《无极》为标志,中国式大片正式走向穷途末路。奥斯卡也对中国古装大片关上大门,第79届奥斯卡上,《黄金甲》只落得最佳服装设计提名;《投名状》甚至主动放弃进军今年初颁奖的第80届奥斯卡。与此同时,华语影片的拐点出现,去年底公映的《集结号》(冯小刚)、《投名状》(陈可辛)等影片,可以视作华语电影革新的开端。

  而《梅兰芳》的出现,为华语电影“镀金时代”画下了休止符。除张艺谋将拍大片的才干运用于真实世界、在大型文化形象项目上找到舞台外,一度患有“奥斯卡综合分裂症”的导演们纷纷踏上回归之路——回到更为真实的情境和更为坚实的创作土壤。

  话说回来,无论是《梅兰芳》拯救了彷徨时期的陈凯歌,或者陈凯歌借助《梅兰芳》完成自我救赎,这部影片应得的评价不会太高。如果我来打分,这部影片只能得70分,其中60分是给影片本身的——就陈凯歌创作实力而言,另外10分归功于陈导的诚意和努力,而丢掉的那30分,则在于影片的创作手法和内涵既没能有所自我提升,更没有突破固有禁忌——相反地,陈导不得不主动与现实达成妥协。

  当然,我还得承认,这在很大程度上并非陈凯歌所能左右。梅兰芳题材的敏感性,毋庸多说。闾丘露薇看完影片后写道:“讨论这部电影,先要设定讨论的基点:到底从历史传记电影还是‘人物纯属虚构’的故事片角度。”事实是,《梅兰芳》成为一部看上去像传记类影片的艺术虚构作品。影片中梅兰芳过于完美的形象塑造,只能让人作如是观。这部电影获得梅家人高度评价,然而不得不说,这是损害电影艺术原则前提下的一个结果。梅葆玖先生称,50年内不再授权拍摄梅兰芳的故事片,而我认为,重拍《梅兰芳》将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实,即便必须等待50年以后。

  作为艺术形象的梅兰芳,在陈凯歌版《梅兰芳》中已经定格;作为历史人物的梅兰芳,在电影表现手法上尚待演绎;而从这部电影,陈凯歌总算找回自己,还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东西,比如信心和人气。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梅兰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