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鲁国平
央视百家讲坛()自从2006年为世人所知后,一直伴随着众多争议和批评,显然对于一个学术论坛有争论很正常,没有争议就显得不正常了,但下面过多的关于制片方的办节目和主讲者演讲方式的批评便应该值得百家讲坛注意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反对意见是学术娱乐失去底线和节目内容僵化以及复古思想严重等等。反观当初百家讲坛请了杨振宁等大家来演讲,学识不可谓不精深,不过曲高和寡反应寥寥,后来大胆启用易中天(blog)和于丹等别具一格的演讲风格者演讲才风生水起,获得极大人气以及成功,而为何最近一年来大家纷纷逃离了百家讲坛的讲坛,收视率接二连三地创了新低,现在落到只能够靠易中天等元老来救场的结局了,无疑正是近年来百家讲坛主办方一意孤行,一家为大的心态使然。为此,我觉得,百家讲坛,百家来养,求变求新则活,固步自封则死。央视百家讲坛的出路还在于一个“新”字!
主办方亏他们还提倡“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可是真正需要广开言路,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格局时,制片方的小鸡肚肠和其武大郎开店找伙计的心态就暴露无遗,毕竟批评者大多数为希望节目越办越好的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和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专家学者,甚至来自民间的专家学者,有意捣蛋者极其少,此外收视率不仅是体现栏目的一个质量指标,也是其是否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的量化指数,故而主办方只有真诚倾听观众声音并且吸取意见,不断改善节目的方向才能够不失去观众的吸引力和民意支持,节目才有长期存在的必要,否则被淘汰出局将成为必然。
当然这里的新不是一味追求奇巧淫技来哗众取宠,而是另外有一种含义。求新首先要打破选拔主讲者的条条框框,过去百家讲坛主办方理解的“大家”太狭隘了,公开宣称讲者的权威精神显得十分可笑,他们以为“大家”就是被冠以各种各样名目繁多大帽子的专家学者教师,我不否认他们正是之中一部分,然而真正的“大家”却大多数来自民间和群众,比如春秋战国出现的很多自学成才的思想家,也许他不名一文或连小学文凭都没有,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资格和智力取得演讲的一席之地,我们不可以一棍子打倒所有人的可贵创新和创造精神,事实上,如今不少的专家学者都是靠抄袭和拼拼凑凑的学术论文跻身所谓“大家”的学术骗子,还有一部分人是只满足于读死书研究死人的思想出不来的书呆子,听这些人的夸夸其谈还不如听以为农民讲别开生面的民俗故事来得生动有趣!
其次求新意味着题材不能仅仅满足于今人讲古代人的事情,从以往讲坛所讲的内容看,干脆把百家讲坛改成央视帝王将相部和才子佳人部最名副其实了,而人类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何必拘泥于眼角下那么一块烂泥塘喋喋不休呢?比如于丹,一个大学教师,看问题的对比甚至联系角度无可非议,可眼界却大有问题,――现代民主文明思想不讲,偏偏要去翻几千年前的古人棺材板千方百计想在腐朽的专制思想文化中捡出来一块爬满细菌的破布设计了一件皇帝的新衣,包裹我们美轮美奂的新生活,还美其名曰为什么心得,很有政治挂帅时代红卫兵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笔记味道,名气与声望大小截然相反!最终这不,于丹叫人家安贫守道学“精神胜利法”自己却整天奔忙于春光灿烂的名利道路上,为动则几十万的演讲费狮子大开口,被人家抓住了活蹦乱跳的小辫子――直指新儒家的虚伪本性,于是随后一系列靠贩卖腐朽古代文化得到名声的文化暴发户们可以蒙骗得了一时不明白和好奇的大众,可一定不能在古代陈词滥调的语境里长久保持观众的新鲜感,说对它们产生审美疲劳算抬举它们了!
再之百家讲坛有了新人和新内容还不够,还要允许演讲者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千差万别,并且在学术问题没有得到盖棺论定后允许不同意见长期共存,补充争鸣,形成竞争机制。也许有人会说百家讲坛不是学术选秀,是普及通俗文化的舆论渠道,用不着一屋子人围着pk,那我认为百家讲坛干脆就叫文化名家讲座得了,既然叫百家讲坛就应当是开放式的民主讲坛,而不是专横封闭的一言堂,这里的一言指一种意见,一种思维,一种态度。
近年来百家讲坛快成为了故事会和大学教授的说书场所了,虽然全心全意服务观众没错,追求收视率也情有可原,但心里有群众并不等于就是媚俗,其实要吸引人眼球,可以把功夫用到新人新事和新思维上,而不是死拼硬凑,无限演绎古人旧事和腐朽文化思想上,甚至为其辩护以及洗白,照搬照用,不敢逾越旧法于一步。我的意见还是为了繁荣论坛不怕有争议,便怕没争论,央视百家讲坛,是到了广开言路,以新取胜,改变和改革他们长期办节目的保守思路的时候了!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