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浩月(blog)
贺岁档还未结束,这个档期最优秀的电影已经水落石出,电影《梅兰芳》尽管有着虎头蛇尾的不足,但还是凭借其文艺片的属性,为生存空间被挤压得微乎其微的国产文艺电影狠狠出了一口恶气。说《梅兰芳》优秀,是因为它无论在故事剧情、演员表演还是导演手法上,都符合我对“好电影”的判断。而这一年,我所认为的“好电影”,大多都是文艺片。
四月份清明节档期,《左右》(blog)和《立春》的先后公映,引起了一轮对文艺片的反思和讨论,缘起无非还是为什么文艺片“口碑好、票房差”。《左右》和《立春》在公映前造足了势头,影评人也都纷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观众还是(钞)票投给了商业电影。这没什么奇怪的,在国内,一部商业片拍得再滥,也有观众为之买单,相反,一部文艺片拍得再好,观众也会再三考证打听再抱着犹豫不决的心理前往影院一看究竟。
2007年《色·戒》的成功对于改观文艺片在内地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甚至推测今年《梅兰芳》的票房比较理想,也有一部分源于观众开始对文艺片重视起来的功劳。但《梅兰芳》的优点和缺点都太明显,使得它失去了争议性,也失去了票房后劲,它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可以为后来拍摄同类题材的文艺片导演提供一定的经验,那就是如何将文艺和商业结合地更好,让文艺片真正成为主流观众的选择。
商业片大行其道,这在世界范围都是普遍现象,所以,不要觉得文艺片现在的境况非常糟糕,其实,就像《立春》中的一句台词一样,“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文艺片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寒冬之后,也迎来了它“不一样”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在观影观念在逐渐更改,对于电影的艺术追求正在重新回到大家的心目中来,文艺片导演的创作潜力也由此被激发,佳作开始涌现。2008年,因为有了《立春》、《二十四城记》、《海角七号》、《李米的猜想》、《梅兰芳》等文艺片的存在,文艺片既便在票房上大大输给了商业片,但却输的一点也不丢人。
六月份,《二十四城记》作为唯一一部中国影片角逐金棕榈,自此之后它便和贾樟柯之前的作品一样,开始了不停的拿奖之旅,但遗憾的是,这部在国际上颇受好评的文艺片,仅在个别城市举办了几场看片会后便了无声息,公映之日至今尚未确定,这也反映出国产文艺片的确存在着诸多电影之外的不利因素。
十月份,一部名为《海角七号》的台湾电影悄然通过网络渠道为网民所追捧,它在台湾创造的超过《色·戒》的票房神话,以及由它引发的关于台湾精神的讨论,都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内地影迷对这部电影的热议,也算是给文艺片导演提了个醒:真正的好电影,是需要有情怀的,它不是导演卖弄才华的工具,而是寄托民众情感的一个载体。在“脱离大众生活”成为人们对文艺片的最大指摘时,《海角七号》的成功有力地为文艺片纠正了航向。
2008年,欧美出品的商业电影数不胜数,算是高产量的一年,但在金球奖和奥斯卡()颁奖礼上,文艺片大行其道,使得两者形成相互抗衡之态,并看不出来明显的高低之分。换个说法便是,在商业电影的消费号召力和文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面前,业界和观众都投给了同等重要的一票。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对《赎罪》、《潜水钟与蝴蝶》、《血色黑金》、《老无所依》、《曾经拥有》、《朱诺》等文艺片的喜爱程度,丝毫不压于商业大片,更何况,还有《蜜蜂的秘密生活》、《妈妈咪呀》等数部登上票房排行榜的文艺佳作,给观众提供了愉悦的精神享受。
商业片追求的是视觉效果和感官享受,文艺片讲究的是激发人的内心感动,帮助观众更好地通过电影这面镜子,去感受不同的人生,品尝生命的味道。商业电影让人快乐一时,艺术电影可以镌刻于内心,哪类电影重要,已经不言而喻。不要轻看文艺电影,从人类发明电影的初衷到电影可以记录光影年华的功能,再到人们未来的电影的心理需求,都表明文艺片才是呈现电影魅力的最佳形式。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