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京剧《赤壁》风流几翻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02:05  新京报

  作者:解玺璋

  赤壁之战历来为剧作家所津津乐道,可谓常写常新。京剧中,《群英会》、《借东风》等剧目更是常演不衰。近日在国家大剧院所看京剧《赤壁》,冠以“新编史诗”之名,演绎了东汉末年孙刘两家联手抗曹的这段故事,而且讲出了一些新意。

  我以为,在文本叙事方面,新意有三。首先是小乔这个人物的处理,不同凡响。诸葛亮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之后,传统叙事安排他与鲁肃拜访周瑜,激发周瑜痛下孙刘结盟共同抗曹的决心,进而影响孙权。在这里,小乔只是个陪衬,是个完全被动的、被叙述的人物。新编《赤壁》则为小乔安排了一场向周瑜倾诉衷肠的戏,小乔这个人物因此更加丰满,更加鲜活,成了一个深明大义而又决断的巾帼形象。

  她的三杯酒不仅感动了周瑜,也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如果说,周瑜在此之前还有些犹豫、迟疑的话,而现在,当他的心爱之人愿以死换取江东六郡百姓之安宁,避免生灵涂炭的时候,他一定要去说服孙权,克服恐曹心理,下决心打好这一仗。

  其次,“草船借箭”一场,周瑜替代了鲁肃的角色,他与诸葛亮一起,泛舟于江上,饮酒、抚琴、赋诗,表现其临战之前的潇洒和沉着;而曹操则站立于大船之上,横槊赋诗,抒发他荡平四海,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孟广禄一段“吹腔”,“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唱出了曹孟德不可一世而又沉郁苍凉的心境。他与周瑜、诸葛亮在舞台之上构成一种对应关系,丰富了这场戏的内部动作,而不仅仅是“借箭”了。这里还隐含着一点,即改变周瑜在传统叙事中的形象,抽去了旧戏中周瑜心胸狭窄,有智而不及诸葛亮的内容,从而改变了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惺惺相惜,有些志趣相投,也是颇有新意的。这一改变更烘托了该剧在新的时代高度上重塑诸葛亮这一智者形象的主题,也与尾声诸葛亮的长篇独白遥相呼应,使得诸葛亮更像一个超群的政治家,却少了旧戏中这个形象的仙气,或鲁迅先生所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赤壁》之出新,尤在尾声。火烧赤壁,曹军大败之后,众人饮酒庆功之时,安排了诸葛亮的大段独白,于魁智唱得深沉郁积,慷慨悲凉,犹如滚滚长江东逝之水,水至深,而浪尤急。这不仅表达了诸葛亮此时此刻的心情,也是该剧对传统主题的升华和超越,从人性和人的生命价值与尊严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的血腥和残酷,高扬了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新主题。所遗憾的是舞台布景与调度,看上去甚为不美,诸葛亮先是在一个貌似山崖的平台上演唱,随着台子的平行移动,舞台中间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缝,诸葛亮竟从台子上一跃到了舞台上,看上去很危险,很为演员捏一把汗,而且殊为不雅。同样的问题还有那艘大船,似乎很写实,但是,一支箭烧掉曹操八十三万大军,却是写意,则显得有些自相矛盾。当年,袁世海、谭富英、马连良、叶盛兰曾演过一出《赤壁之战》,也曾做过一艘大船,证明了并不成功。而且,曹操几乎始终或立或坐于船头,孟广禄固然唱得很好,喝彩之声不断,却被局限在船上,等于被束缚了手脚,身段也无从表现了,是为遗憾。

  □解玺璋(blog)(北京 学者)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8364;

更多关于 《赤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