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怡之
电影《赤壁》真的如历史真实的火烧赤壁一样,把这个节前火红的贺岁片市场里观众的观影热情“烧”的相当激动。虽然下半部上映日期一改再改,可是首映当日,上座率还是达到了七成左右,影院经理都对这部影片在全面铺开上映后的票房充满乐观和期待。
有六亿多人民币的制作费用产生的豪华视觉盛宴,有华人一线影星加盟的人气号召力,有贺岁档期强劲的消费动力支持,有“雷人”台词所带来的“陌生化”搞笑效果,相信《赤壁》下部的票房市场肯定也会值得影人和观众期待。从商业娱乐大片的角度审视,可以说电影《赤壁》下基本上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胜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若抛开贺岁片这一类型模式所带来的固定评价标准,用“庸常”眼光而不是纯粹娱乐的角度审视这样一部史诗片,会发现这饕餮视觉盛宴的背后,却没有真正“色香味”俱全的精品“菜肴”让我们回味,留给我们的,只是几句类似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古装恶搞()小短剧一般的搞笑台词,而且正如许多网友所说的那样,在台词方面,电影《赤壁》没有最雷,只有更雷。从“天下兴亡,匹女有责”到下半部中的“从我多年种田的经验……”,电影“赤壁”在古装剧戏剧化的路上越走越远,誓把这种“雷人”的“陌生化”间离效果实践到底,这种执著精神,让人“动容”。
影片还有一点让很多观众或诟病或认可的就是吴宇森导演对许多历史人物形象的颠覆和历史事件的改编,刘备、曹操和孙权(听歌 blog)作为一代枭雄,片中表现滑稽可笑。刘备编草鞋、包汤圆,被观众嘲笑为“伙食团的”。曹操被小乔一杯茶就弄得东西南北不分,贻误战机。孙权、关羽、孔明等人颠覆的更加离谱,英雄()气质荡然无存,只剩下所谓的人性存在。这一点让很多熟读三国史书的观众很有想法,当然,可能较少接触这些历史的年轻人觉得无所谓,但对一个受传统文化浸淫的中年观众来说,这种由篡改导致的“陌生化”喜剧效果,不但不能让他笑的出来,恐怕会让他产生一种历史真实被恶搞和观影热情大打折扣,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也即,在面对众多观众都熟稔的历史真实,要想把它变成银幕作品来表现那一段“集中了中国人智慧的历史长河片段”时,我们是否应当有起码的尊重和严谨……
贺岁片只是个电影外壳,是的,观众是需要在岁末年初这样一个日子寻找心灵上的放松和快乐,但这不是我们拒绝历史真实和恶搞历史的理由,《勇敢的心()》、《角斗士()》这样的史诗巨片,没有这么恶搞历史,也照样赢得了全世界电影观众的“芳心”。我们也不需要在这样一个关于中国历史事件的影片票房上首先考虑外国人的口味和欣赏习惯,是,外国人是喜欢幽默轻松的台词,但《勇敢的心》这部影片里有半句像《赤壁》这么雷人的台词吗,他们不是照样对《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大加赞赏。
利用贺岁档的扎堆消费习惯制造中国电影的一时繁华,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铺下身子,勇敢的让自己的作品承担一些现实担当,不仅仅是对得起六个亿投资的事情,更是电影人和观众对吴宇森的新期待吧,期待早日看到他的英雄本色的回归!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