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日报:让人蒙羞的“山寨文化”当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09:32  沈阳日报

  2008年中国的流行语,“山寨”一词无疑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从最初的网络用语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山寨文化”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国。“山寨”电脑、打火机,“山寨版春晚(沈阳日报:让人蒙羞的“山寨文化”当止)”、“山寨版百家讲坛(沈阳日报:让人蒙羞的“山寨文化”当止)”,好像谁不懂“山寨”谁就不时尚,谁就落了伍。更甚者,“山寨文化”竟进入了高校校园,“山寨”论文势头正猛。

  “山寨”产物坑人害人

  在“山寨文化”出世之前,提起“山寨”,人们就会想起水泊梁山,实际上,“山寨厂”在广东方言里最早指粤港一带的非正规、小作坊式的工厂。但真正让“山寨”走红的却是来自于深圳等地的“山寨手机”。记者两三年前曾见过这种手机,当时一位朋友以800元买的一款“山寨”手机向记者炫耀:“咱俩手机功能差不多,你的4900,我的800,一样用”。细观之,这种手机虽然功能齐全,却做工粗糙,商标也有别于正品手机,如仿NOKIA的“山寨”手机,商标却为“NOKLA”。

  随着“山寨文化”的发展,“山寨”产品更是五花八门。这些产品使用得如何,却另当别论。以“山寨”手机为例,不少人认为这种手机虽功能全,但关键时候总“挂不上挡”,越着急越没有信号。记者的一位同学如此评价:“这手机不怎么样,坑人,辐射太大,打一个电话,脑袋疼耳朵疼的......”

  “山寨”——对侵权行为的包庇

  “山寨”起初仅是一种现象,而后逐渐慢慢地从物质层面渗透到意识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热衷于“山寨”产品的人开始形成圈子,一批以此为主题的网站也应运而生。“山民”们还将各式各样的事物改头换面,被冠以“山寨版某某”,进行恶搞。近日一组“山寨版熊猫”的照片,就以狗乱猫,着实让“国宝”委屈了一把。其实,“山寨”商品应该说是违反法律的。只是很多人的商标意识、版权意识不强,相关的法规不完善,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够,才给了这些人打擦边球的机会。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刚刚步入正轨,刚刚实现了与国际的对接,便迎来了“山寨文化”的侵扰。这些“山寨”产品涉嫌盗版、侵权,游走于法律边缘,而“山寨文化”恰恰是为“山寨货”提供了宽容,实施了包庇。由此看来,“山寨文化”是可耻的,“山寨文化”让中国蒙羞……

  “山寨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扼制

  在谷歌网站搜索“山寨”,显示的相关网页多达33,600,000个,内容千奇百怪。而支持者们也振振有词:“山寨是一种生活态度”、“山寨是追求个性的体现”。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山寨文化”是对我们主流文化的一种扼制,对创新精神的一种抹杀。

  “山寨”的实质就是仿冒,只不过换一个说法,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山寨文化”是低俗的文化,是扼制创新的文化,强调的是投机取巧,钻成本低、风险小的空子。每个人都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径。如果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很难生长。

  “山寨文化”的大肆流行,应该引起思想、文化及宣传部门的警惕,同时还要将更多的主流文化和高雅文化覆盖于广大群众,通过主渠道来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本报记者 李彤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山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