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红网:小沈阳昙花一现也足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10:02  红网

  作者:印荣生

  今年的春晚着实让来自农村的小沈阳(红网:小沈阳昙花一现也足夸 blog)火了一把,《不差钱》这个春晚唯一24分钟的长小品,让观众从头笑到尾,且爆笑的密度为历年以来少有,这是非常难得的。尽管如此,观众对此仍然褒贬不一,这不奇怪,文艺作品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褒的一面不必多说,这贬的一面,倒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注意到,贬的声音里,主要是说这个小品太俗气,小沈阳更是不男不女、娘娘腔、“太异怪”,有的观众还把这个小品的“俗”直接跟东北二人转放到一起说,似乎小品只要跟二人转沾了边,就必俗无疑。这对二人转和小沈阳都是有失公允的。

  二人转不登大雅之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一年,赵本山(红网:小沈阳昙花一现也足夸)带领他的徒弟好不容易在央视上了一段二人转,没等演完就被主持人强行打断了。二人转还曾经到美国巡演过,当时好像也是骂声居多。尽管赵本山一口咬定他的二人转在美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但后来还是传出被指表演内容低俗,继而有人还奉劝赵本山别再把二人转带出国丢脸了。看来,在短时间内,二人转无论怎么转,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更难漂洋过海,转得让洋人服气,就连在外国的中国人也不一定服气。但这并不是说,植根于民间的二人转就一无是处。相反,二人转的草根性,比如它浓郁的乡土气息,始终强调“笑果”的执著,都是小品应当借鉴的。它的许多元素,也可以为小品提供养分。有观众指责小沈阳将其在二人转中“闭眼睁眼”的“人生感悟”直接搬到了小品《不差钱》中不妥。我以为这没有什么不好,从二人转里拎出来的东西既然如此有哲理的核和让人捧腹的壳,直接拿来又何妨?二人转和小品之间应当在保持其各自品格的基础上,打开壁垒,建立通道。二人转俗是俗一点,但赵本山、小沈阳是从二人转里转向央视这个大雅舞台的;把二人转中的健康元素放到小品的故事情节中,照样可以成为珠玉。

  至于小沈阳在往后的艺术道路上能走多远能飞多高,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作为一个年轻的男性演员,小沈阳的非主流扮相、娘娘腔,时间久了可能会让人拒绝,即使如此,也不必太过惋惜。我以为,一个演员一辈子红当然好。但观众是挑剔的,舞台是残酷的,演到老、红到老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终其一生,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的作品很少。就算这回小沈阳昙花一现,我们也应该为他曾经给我们带来快乐并走红而喝彩。再说,我们有太多的演员,如果你也红一回,他也红一回,走红的新面孔就会多起来,文艺舞台上就会昙花“常”现,那样的景观不是同样精彩动人吗?

  当然,我还是相信,凭借小沈阳的天赋和他已经奠定的艺术功底,他不会只是春晚一现的昙花。即使他仍以浓妆艳抹,戴发夹为标签,也完全有可能把个“非主流的扮相”一步步演到如火纯青的地步。小沈阳的发夹说不定会像赵本山的帽子、陈佩斯的光头一样具有久远的标志意义和品牌意义。谁可以断言男扮女装的小沈阳就不能成为专演“娘娘腔”的大笑星呢?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更多关于 小沈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