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东大先生》:变了味儿的赵氏喜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7日13:3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关东大先生》:变了味儿的赵氏喜剧(图)
《关东大先生》

  文/章琰

  在中国喜剧领域形成独具风格的一种流派,赵本山做到了。在他的小品红透大半个中国之后,赵本山进军电视剧领域,拍完《刘老根》、《乡村爱情》等,如今,由赵本山导演并参演的又一部喜剧《关东大先生》被搬上了中央八套的黄金档。由辽宁铁岭进入首都的赵本山原本只是一位民间艺术家,然后成了“小品之王”,再然后变成“电视剧明星”、“电视剧导演”———赵本山头顶的光圈被一再放大,这也导致赵本山的草根喜剧最终变了味儿。

  担任这部剧主力军的依旧是“赵家军”,不过故事背景却选择了赵本山从未尝试过的、极具历史沧桑感的民国时期。为了表现出这种“厚重感”,赵本山特意请来科班出身的编剧,为了防止“只熟悉乡土气息的编剧们掌握得不好”。但我们看到,赵大叔对农民的演绎在竭力迎合社会的某种审丑需要,满足精英人士对底层人物、城里人对农民、文化人对文盲的那种优越心理。该剧虽宣称以底层百姓生活为切入点,但剧中把生活在底层的小百姓们的形象描绘得有些不堪:在《刘老根》中扮演二柱子的张晓飞依旧“土味”十足,开口闭口就“别说了,再说说铁岭去了”;在戏中担当配角的“小沈阳”一袭白衣,中分大汉奸头,轻拿手绢的做作和那句娇嗲的“人家可是纯爷们儿”让人哭笑不得;赵本山扮演的底层警察是个斗鸡眼,每天和警局诸多当差者忙着搜刮钱财;倒是皇宫贵族里的哈贝勒显得有几分文化。

  在人民网的调查中,有20%的观众给该剧打出5分的满分,但还有约70%的观众给出1分的最低评价。这也许是因为,赵本山的作品悄悄伤害了一个广大的群体。《关东大先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对底层人物的妖魔化,人们在剧中似乎又看到了赵本山“卖拐系列”的影子及其宣扬的“忽悠”观。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