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澳大利亚》:与乱世情无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5:30  春城晚报

  影片《澳大利亚》,让我想起著名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虽然它们反映的是前后两种殖民现实的不同存在,但都是反映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矛盾冲突,并且显然这种矛盾冲突不会很快结束,这就是电影《澳大利亚》片尾打出“1973年,澳大利亚政府废弃了土著同化政策;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正式向‘被偷走的一代’致歉”等字幕的现实意义。

  略懂澳洲历史的人都知道,澳洲是移民国家,而所谓移民不过是官方的褒义外交词令,其实就是殖民入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殖民者固然带来先进的思想文化,加快了殖民地发展,但同时,也打乱了某种秩序。海外掠夺史让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变得极不光彩。当然,电影《澳大利亚》没有、也没有必要去控诉这种不光彩,它只是给了原住民人文上的关怀与爱护,通过一个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杂种”而来的混血儿努拉(布兰登·沃特斯饰)讲述那种关怀与爱护,且讲述得透彻、真实、合理、真诚、感动。

  当英国贵妇人(妮可·基德曼饰)千辛万苦来到澳大利亚看望她的丈夫时,人已被对农场垂涎三尺的下属尼尔·弗雷彻(大卫·文翰饰)杀害,在牛佬(休·杰克曼饰)的帮助下,妮可·基德曼挑战地方垄断势力,率领着远方牧场一群人赶着2000头牛穿越澳洲广袤荒漠抵达码头卖给军方,其间战胜了弗雷彻等人的卑劣阻碍和恶劣环境。在同仇敌忾、同甘共苦中,基德曼与牛佬杰克曼产生了爱情。后来,日军来了,狂轰乱炸又打乱了白人与黑人建立的秩序……面对更加野蛮的日本人,白人与黑人开始了联合对抗,也开始了融合与被融合的漫长过程。

  表面上,影片《澳大利亚》讲述的是二战背景下的一段乱世情仇,实际上它所揭示的是殖民与被殖民的文化冲突、种族冲突。混血儿努拉是影片的一种隐喻。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不纯粹,黑人和白人都不喜欢。努拉是两种文明冲突的产物。片尾,基德曼与杰克曼温暖宽厚的胸怀还是没有挽留住努拉跟随爷爷流浪的脚步,这表明原住民对自己文明传承的一种态度,他们在坚守,我们也应该给予尊重。

  影片《澳大利亚》是名符其实的史诗巨著,不仅场面宏大,剧情精彩,最享受的还有唯美壮丽的澳洲画面。广袤苍峻亘古的荒漠,美轮美奂的绿洲草场,自由奔跑的袋鼠,万牛奔腾的宏伟雄风,复古真实的战争场面,完全就是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如果《英雄》让人们背起了去九寨沟的行囊,那么,《澳大利亚》则让人们搭上了飞往澳洲的航班。孔令飞/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8364;

更多关于 《澳大利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