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2009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危局下的自娱自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07:03  新浪娱乐
评2009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危局下的自娱自乐

第29届香港金像奖海报

  整个2000年代,每一年都在谈香港电影的救市问题。也就是说,香港电影的活路在哪里?香港电影的红旗还能打多久?香港电影的明天向何处去?九七年香港回归之后,各种产业自然有变化。电影业首当其冲在九七之前就已经衰落。最具有指标性的便是,这么多年来,香港影坛竟然再没有出现一位巨星。试看所有的提名名单中,大碗、行尊和前辈,有分量的都是熟面孔。香港电影金像奖,已经没有太多特色,尽管目前还是最具公信力的华语电影奖项。

  用来冲喜的一百年概念

  香港电影工业的基础,便是在每年50来部华语电影中,除去与内地深度合作的大华语电影,纯香港风格的电影寥寥无几。不但制作规模较小,而且多涉及色情、暴力或其他边缘社会话题。著名导演和演员多数出走香港,几乎只有许鞍华和杜琪峰在留守,然而各有各想法。随着香港电影的日益落寞,早就没有了往日飞扬跋扈的感觉。追看当年,是何等的潇洒,自信满满的电影人们聚会一堂,人皆为高人,片均为佳片,如今再不是八九十年代的江湖。每年勉强五十部电影,其中近一半为超小制作,大体上像样的电影都会获得提名,而最佳电影的五个提名,只不过是矬子里面选将军。这五部电影,也可以分为两个档次,事实上,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而所有的导演都是老人,平均出道将近20年,而最令人唏嘘不已的则是这些电影都称不是他们最优秀的作品。香港电影的后备人才之培养与储备,实在可堪担忧。

  如此危局下的自娱自乐,更要打起香港电影一百周年的大旗帜来操作,香港特区政府艺术发展局才容易通过多拨付款项的决议,这个概念用来冲喜很是不错。然而实际上连所谓“香港电影之父”、“香港第一部电影”这两个题目都没有搞清楚,尤其是大众传媒和普通观众根深蒂固的“错误讯息”作为无知/误置的“知识点”而以讹传讹(对于所谓黎民伟导演的《庄子试妻》是香港电影的发轫之作的错误论断,需要另文做出详尽的厘清。如何纪念香影一百周年,首先要弄清楚黎北海与《偷烧鹅》在历史上的地位。)

  舆论氛围不再正常

  先看回1981年金像奖创立者的过往言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像一年一度的电影人大Party,还去管他谁得奖谁不得奖,有提名,没提名的都来吧,只要还有座位,无任欢迎! ”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会主任、《电影双周刊》的主编陈柏生经常这么对传媒说话,这位有着书生意气的当事者,2000年依赖多次评论过香港电影的江河日下后继无人,但是依然对未来有些许信心。现实远远比想象更残酷,2007年初《电影双周刊》停刊,2009年初电子版又停刊。严肃的电影品论,在香港已经容纳不下一本杂志。阵地失守,惶惶然下一步就好像是香港电影本身。

  作为华语地区最活跃的电影创作,香港电影和金像奖显然陷入了一定的困境,金像奖一共颁布了二十七届,有些许争议,然而在整体上,她塑造了一个高标准。就好像蔡元培支持北大,金像奖评委会也一直坚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另类试验,都各自拥有其位置,尽管有所倾斜,但总是比较平衡,始终随着时代进步。但是最大的不幸,在于幕前幕后人员的老化,新人极少出头。从整体基调来看,香港电影在自救。但是在CEPA之后的不同形式的尝试,到最后却是终于香港电影的特征褪色了不少。请看今年的最佳电影提名,只有一部《天水围的日与夜》保留了纯粹的香港风味,其他电影的标准版本完全倾向于内地的要求,内地版却大被阉割和修改便是常态。其他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与内地合作,市场以内地为主,也是去香港化的过程,2008年实在是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合流最显著的年度。

  很明显,这一届金像奖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我们很难去展望2010年代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出色的电影,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越热闹越苍白无力。在如今的市道,可能只要你拉拢来明星,刺激起观众的注意力,搞一些活动尤其是盛大的颁奖礼,再加上香港政府的拨款,一定有商业上的利润,但是没有好的电影,金像奖将病入膏肓,扁雀再生也无能为力。没有谁能救市,香港电影的危机几乎无药可救。从《少林足球》、《无间道》再到《功夫》、《赤壁》,香港电影的市场更是从香港转移到内地,然而无论票房多少,新人还是没有多少。即便是古天乐、吴彦祖、谢霆锋都还称不上巨星的位置,甚至影响力经常有所退步,这才是金像奖和香港电影的危局之关键。

  猜得到开始,也猜得到结尾,悲哀啊。电影作为第八艺术,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内地人向来是有着欣赏香港电影的传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年终总结的金像奖实在与当下建设的和谐社会有着莫大的关系。这既是荣耀,更是负担,怎么去做,需要香港电影人共同去面对。在香港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的今天,两岸三地电影人都参与了香港电影,250多位电影人的豪华名单,在陈嘉上和曾志伟的约请下将会出现在金像奖上,更加证明了这与所有中国电影人有关。对此,我们有着复杂的心态。过往是辉煌,疲倦是当下,将来会如何?

  谁听话谁有糖吃

  《赤壁》、《叶问》和《画皮》分别获得15、12、12项提名,而且在内地获得合计7亿的票房,但我们对于这三部不由自主、处处受限制、导演创作非常别扭的票房大收的“意外大片”能有多少欣慰之喜。本部分只说整体感观,至于具体奖项的分析和预测,4月份金像奖颁奖礼之前再另文评点。香港这个潮湿的南方热带小岛,一直有着极其强势的电影创作,而由此产生的金像奖也一直是华语地区最受关注的电影大奖。

  无论是市场还是审查机构,整个流程都充满着错乱的意外,吴宇森(《赤壁》)、叶伟信(《叶问)、陈嘉上(《画皮》)以及黄百鸣等人,用于电影之外的工作远远大于电影本身,在华语地区做电影向来导演不仅仅是艺术家而已。相对来说《长江7号》和《天水围的日与夜》更多一些周星驰和许鞍华的个人情怀,但是依然不能放开手脚,尤其是许鞍华。对于童年和老社区,这两位导演有着深沉的思索和集体记忆,但是必须考量市场的制约。许鞍华迟迟找不到资金和角度,虽然最终电影效果很好,然而也远离了最初的格局和构思。

  最佳导演的版块中,少了《长江7号》和《画皮》的导演周星驰和陈嘉上,而杜琪峰(《文雀》)和陈木胜(《保持通话》),以香港特色的街道来做空间处理,集合浪漫和紧张有新意。而最佳编剧的入围者,多以人性的新表达为主,说明破格电影向来是被鼓励。陈淑贤、张艾嘉、胡恩威在《一个好爸爸》给了古惑仔投诚于妻女的现象,吕筱华讲《天水围的日与夜》温和的淡定,陈嘉上、刘浩良、邝文伟给《画皮》情感的计算与算计,吴炜伦、林超贤用《证人》来讲人生的异数,而岸西的《亲密》更多编导的试试看心结。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制片人穷于应付各种制度和题材的限制,荆棘密布。导演则要审慎的接受各种指示,编剧倒是可以搞搞新意思。

  至于演员,几无新意。先看最佳男主角,梁朝伟在《赤壁》中是超级木偶人,表演介乎有无之间。甄子丹终于可以用《叶问》来张弛,但比李连杰在《霍元甲》和《投名状》中的进退还是差一档次,观众的情绪更多是被打日本人(民族主义)和尊重老婆(女权主义)而鼓动,与表演关系不是很大。古天乐的《一个好爸爸》,更多要感谢张艾嘉的设置,讨好的角色。更看好任达华(《文雀》)和张家辉(《证人》),一从容的恬淡、一质朴的冲动,对比强烈然而人物站得住脚,都有相当的机会。在最佳女主角五个提名中,显然鲍起静(《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更被看好,徐熙媛(《保持通话》)、周迅(《画皮》)、林嘉欣(《亲密》)都是行货水准。最佳男配角历年来都是竞争激烈,本次也不例外。张丰毅(《赤壁》)、周星驰(《长江7号》)属于委屈,戏份其实主角。而廖启智(《证人》)、林家栋(《叶问》)、樊少皇(《叶问》)都交出精彩作业,尤其是林家栋表演层次复杂立体。在最佳女配角部分,苗可秀(《一个好爸爸》)、陈丽云(《天水围的日与夜》)、赵薇(《赤壁》)、黄婉伶(《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孙俪(《画皮》),演技多浮夸流于表面,尚不如最佳新演员有内涵和风采。徐娇(《长江7号》)和张雨绮(《女人不坏》)有着浓郁的气场,而林志玲在《赤壁》中也是合格的花瓶。

  其他奖项,例如最佳动作设计和摄影等,都是再熟悉不过的,洪金宝、梁小熊、董玮、黄岳泰、张黎等人几乎都已经出道三十多年,实在是没啥意思。而最佳配乐,又充分说明华语电影音乐人的缺位,日本和法国的同行几乎全面占领市场份额。倒是最佳亚洲电影,则几乎全是中国人,除却日本电影《神探伽利略》之外,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和《集结号》、魏德胜的《海角七号》、陈凯歌的《梅兰芳》都是自家人内战。

  新人哪里去了?新人们到了三十岁往往还在拍摄试验电影,还在摇篮里、温室中,于是新晋导演奖的提名也只能勉强凑够三个。在我们回顾过去时发现,只有当商业电影如火如荼之时,艺术电影才能绽开其魅力,为什么许鞍华、张之亮、严浩、张婉婷们如今半退隐,唯一的原因只能是拍摄资金难以筹措。香港电影未来怎么办,路在何方?也许天晓得。但是根据历史经验,香港电影总能够在最困难时置之死地而后生--1970年代粤语片衰落之后有楚原、许冠文的喜剧和李小龙的功夫,1980年代初有新浪潮和新艺城,1990年代有周星驰,于是形成“二周一成”的卖座格局。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基本过去了,我们还没能迎来新的大英雄,而老英雄即将彻底的老去。如今最匮乏的便是卖座能力强的明星导演和演员,周星驰三年一部无法满足需要,奔五张的刘德华梁朝伟还是当红小生,片酬几近千万但是票房也都不甚高,况且还要指望海外市场的票房分帐出品方才不致于亏本。2005年,香港正式开展其辅助金制度,以及加强打击电驴/BT下载的力度,或许电影业界还死不了,但是也无甚大作为,“以后如何,不要问我,我也不清楚”,这个回答不是我能答的,是我采访过许多香港电影人、传媒人,包括部分金像奖评委会核心成员的答案。云飞扬/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金像奖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