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放下奥斯卡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4日11:25  深圳商报

  第81届奥斯卡颁奖礼,在美国的夜晚,我们的白天。

  事先呼声最高的小成本《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终于不负众望,成为最大赢家。好莱坞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故事、新场景和新面孔,这一次《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仅满足了所有求新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还顺带提供了以小博大、拍小成本电影获大票房的成功范例,这样的示范和鼓劲的作品理应得到嘉奖。

  对中国观众而言,因为连续两年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围名单中,中国选送的影片集体食了白果,所以这两年中国观众看奥斯卡也就成了心无挂碍的纯粹看客,热闹终究要看的,但说到底是与自己无关的热闹,不免生出几分落寞。

  追溯一下去年国内导演和电影公司面对奥斯卡的态度。冯小刚在拍《集结号》时已明确表示志不在“冲奥”,出品方华谊公司称这部电影是拍给中国老百姓的,不是拍给奥斯卡的。和《集结号》同期打擂的《投名状》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报名也兴致不大。今年在柏林电影节空手而归的《梅兰芳》剧组也表示不打算为了赶奥斯卡报名而提前点映。回想起《英雄》当年为了奥斯卡深圳提前点映,媒体集体发热的情形,真有天壤之别。

  细究起来,中国人的奥斯卡情结与诺贝尔情结有一拼,基本上是年年叫喊年年无缘。直到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一下子拿到最佳外语片等四个大奖,让奥斯卡情结骤然升温。华人导演、华人演员,讲的又是华人的武侠故事,虽然这个片子在国内放映的时候频遭笑场,但它毕竟打通了奥斯卡通道,迅速拉近了与奥斯卡的距离。这个以前我们只能看的游戏,现在突然可以试着厕身其中玩一把了,何其兴奋。国内的导演在李安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干劲十足,开始了屡败屡战的奥斯卡冲击之路。冲在最前面的是张艺谋,他的《英雄》亦步亦趋《卧虎藏龙》,果真也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是很多人都明白这是一趟单相思的无望之旅。

  《英雄》的无功而返并没有打消我们向往奥斯卡的勇气,反倒让这种奥斯卡情结慢慢发酵、暗地里膨胀。到了2006年第78届奥斯卡,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届奥斯卡,又是李安,凭着《断背山》拿下最佳导演,成为第一位夺得奥斯卡的华人导演。但陈凯歌的《无极》连奥斯卡的边都没摸到,而且被制作出来的“馒头”成了最大笑柄。馒头当时打击的不止是陈凯歌,更有把陈凯歌当成中国电影希望的无数观众。

  也就是这一届,陈凯歌和李安的差距,也让大家清醒地看到了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制作的距离。接着一根筋的张艺谋继续这种绝望的冲击之路,《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第79届奥斯卡只入围了最佳服装设计奖单项奖,最后也是空手而归。至此,号称中国电影双子星的张艺谋和陈凯歌冲奥之路统统铩羽而归,中国电影“冲奥”的高潮也随之宣告结束,转而进入平台期,奥斯卡一时居然变成了中国电影的鸡肋:食之不下,弃之可惜。看看这两年中国选送的“冲奥片”,今年依次是《筑梦2008》(纪录片)、《画皮》、《海角七号》;去年则是《云水谣》、《练习曲》和《放逐》。这样的组合和阵容就算冲击金鸡奖、金像奖和金马奖都未必能成功,更何论奥斯卡?

  奥斯卡的那扇大门明明对我们开了,可一转眼的功夫,又呯地一声关了个严实。两年就像一个轮回,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唯一不同的是心态变了。“冲奥”的过程,让我们清醒地看清了自己与好莱坞电影工业之间的差距。这个心态可以从人们对好莱坞大片的态度上窥出一二。以前逢大片必叫好,观者如堵,票房一路攀升。后来逢大片必谩骂,称大片根本就是垃圾,只不过制作的过程比较豪华而已。等看过自家制作的大片后总算又明白:就算是垃圾也有高下之分。尤其是把电影当成工业产业来看待,比一下与好莱坞电影的产出和效益,比一下两者之间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高下立判。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电影导演和制作公司转过头来不向奥斯卡那个标高瞄准,老老实实给国内的观众拍片子,我觉得这倒是一种值得夸赞的务实态度。中国电影这几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但无论是制作内容还是水准,和好莱坞对阵,或者去奥斯卡风光,远不到时候。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放下奥斯卡情结,埋头于自己的电影工业。果能如此,或许不久的将来,会发现奥斯卡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