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王贵与金婚差不多问题出自透支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10:24  北京日报

  阅报得知,有观众对电视剧《王贵与安娜》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在人物造型、年代背景、人物关系、生活细节、情节走向等方面,都与《金婚》全方位雷同;海清和林永健这对夫妻简直就是蒋雯丽、张国立那两口子的“翻版”。比如,都是男女城乡差异巨大,女方追求小资情调,男方生活态度朴实,气质嫌土;女的有洁癖,男的却不讲究个人卫生;婆媳误会重重不和睦,老公夹在中间为难调停;几乎每集都会变着法子地吵一架,为钱吵,为老人吵,为孩子吵,为亲戚吵,为情人吵……男到中年精神出轨一下,对长期在婚姻关系中占上风的妻子有很大触动,最后波澜不惊收场;晚年都是老伴生了大病,于是发现彼此的珍贵,终于修得白头偕老……

  我在观赏“团长”之余,倒也看过几眼“王贵”,当时还想,王贵抛弃了李香香,却又娶了安娜,应该很有戏啊!看的时候也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却没有细想。因为这种似曾相识在当下播放的电视剧中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情感剧如此,家庭伦理剧如此,青春爱情戏亦如此,警察剧、破案剧、悬疑剧、惊悚剧又何尝不如此呢?我是有些见怪不怪。现在观众说了话,可见已经不能忍耐。但问题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年电视剧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助长了创作的概念化、模式化、格式化、同质化、傻瓜化。剧作者编故事,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从观念出发,从各种模式出发。剧作者的任务就是在这些模式里放进不同的生活细节,这有点像做大锅饭的厨子,只是把同一个锅里的东西盛在不同的碗里,这一碗和那一碗能有多大区别呢?

  现在很多作者,生活基础相当薄弱,而生活本身的同质化又决定了她们所能掌握的细节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作者,头一两部作品还说得过去,再往下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什么原因?就是生活透支,不得不重复自己。你看王宛平的自白就很有趣,她说:“正常夫妻情感生活的表现都差不多,比如女方洁癖很普遍,《激情燃烧的岁月》表现得最早,婆媳矛盾,人家六六也有《双面胶》在前……其实,从根上只能说情感剧可用的细节都差不多,像我正在做的《金婚2》也有很多这样的情节,总不能说抄袭《金婚1》吧。”按照王编剧的这种说法,真是“出名要赶早”了,连使用“差不多”的生活细节都占便宜,何况还是稀缺资源呢!这样说来,也就封杀了再出不雷同,不似曾相识作品的可能性。

  但事情不是这样的。即使表现“情感”生活,历来也不乏好的作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难以穷尽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了对于“情感”生活的新的发现或体验。在这个问题上,电视台同样难辞其咎。现在这种只认人不认片,只认名人不认作品的习气,只能助长一些所谓名人、名编剧对于生活的严重透支。土地还有休耕一说,何况人呢?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