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倾城之恋》电视剧比原著“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12:27  深圳商报

  在《倾城之恋》先后被拍成电影、改编为话剧、舞台剧之后,36集电视剧《倾城之恋》在央视播出了。剧集播出近半,关于它的话题也在逐渐热闹起来,电视剧有没有张爱玲的味道成为讨论最多的焦点。我的看法是,作为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电视剧必须在保证其通俗性的前提下,再去考虑体现原著精髓的问题。对于“张迷”来说,想寻找张爱玲的影子,还需要耐心等待,而对更多观众而言,《倾城之恋》不失为很好看的言情剧,尽管前些集看上去有点琼瑶的味道。

  张爱玲写爱情,苍凉是苍凉到骨头里,浪漫也是浪漫到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两万多字的原著,差不多有一半篇幅是在调情:柳原在深夜给流苏打来电话,只说了句“我爱你”便挂断了,流苏这边的电话刚挂上,铃声又响,这情种又在电话里说了一句,“我忘了问你一声,你爱我么?”……这种既具古典意味又有西式浪漫的示爱方式,在今天看来仍令人心动。但如果电视剧一味地只学着原著去玩情调,恐怕拍3集就该结束了。

  《倾城之恋》原著只有两万余字,编剧邹静之对原著进行了浩大的“扩容”工程,剧本字数达到了四十余万。于是,很容易理解电视剧开局看上去怎么有点像宅门戏了。两大家族的明争暗斗、各自家族的一摊子鸡毛蒜皮,这的确有得说。另外,宅门戏至今盛行不衰,编剧这么处理,在吸引眼球方面也最具有“安全保障”。白流苏嫁给了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唐一元,不但要应付丈夫的风流韵事,还要强撑门面扮贤惠媳妇,这同时也是现代女性观众消费电视剧的一大动力——痛骂男人的不争气,嗟叹女人的不容易,一部电视剧能引起这种反应,差不多便成功一半了。

  况且,电视剧里还有一个与白流苏精神气质非常接近的演员陈数。邹静之仅仅凭借在电视里看到陈数的一次访谈,便认定她是白流苏的不二人选,他的判断非常准确。在电视剧《暗算》、话剧《日出》等有过精彩表演的陈数,成功塑造出了一个“史上最美白流苏”。她在《倾城之恋》中的第一次露面,读过原著小说作品的观众,会不由得感叹,这真的是从张爱玲笔下走出的白流苏。如果因为该剧“张爱玲味”不够足而感到有所失落的话,那么陈数的表演会成为促使你看下去的理由。《倾城之恋》之后,陈数堪称可以进入“戏精”级别了。

  《倾城之恋》拍电视剧成功与否,和白流苏塑造的成功与否有相当大的关系。在审视女性内心与表现女性情感之细腻与复杂方面,《倾城之恋》做得很到位。在电视剧中,白流苏更多地具备了女性的悲悯和忍让情怀,更像大家闺秀,性格和气质与原著相比,有了让人怜惜的感觉。而电视剧中的范柳原由富家子弟变成落魄文艺青年,也让白、范之间的情感,多了“爱”而少了“利”,更具戏剧冲突和煽情效果。原著中带有妥协和迁就的调情,越是美好浪漫越让人感到苍凉,而电视剧中白流苏在陷入爱情时所体现出来的盲目和冲动,冲淡了原著中白流苏对人生惯有的冰冷态度,也算是赋予了人物温暖的形象。

  想从电视剧中体会张爱玲,恐怕要等到第25集之后,在此之后,原著中所描述的“死生契阔”才会在电视剧中变得明显起来。“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倾城之恋》留下的这句经典之语,成为眼下我们正在看的这部电视剧重点渲染的色调。现代生活再也没有用一座城市的沦陷换来一份真挚感情的机会,不知我们是该感到庆幸还是惆怅。韩浩月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倾城之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