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倾城之恋》如风月宝鉴 折射黄觉之叛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15:22  新浪娱乐
评论:《倾城之恋》如风月宝鉴折射黄觉之叛逆

《倾城之恋》海报

评论:《倾城之恋》如风月宝鉴折射黄觉之叛逆

《倾城之恋》范柳原痛不欲生呼喊白流苏

  中央8套的《倾城之恋》播映过半,因片子过于翻覆的文艺味道,所以并未吸引太多忠实观众的守望。而我,倒是耐着性子看下来了,而且是日日不息,这只因张爱玲的剧作难得被祭上内地银屏,更何况是中央台,看了这部也许就很难再碰到下部的机会。别说这是危言耸听,老兄长蔡振晖前几年主摄的《她从海上来》就被勒令禁播,而这几年因相同原因被否掉的打着张爱玲作品的影视已不下五部。

  象我这种年纪,对《倾城之恋》的故事大多都是较为熟悉,也较有感情的。原因么,很简单,八十年代周润发与缪骞人合作主演的那部改编电影均已温得烂熟。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对于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位主人公的新搭配总是心有疑虑,总难绕出电影版旧作的阴影之外,虽然,电影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也不是无懈可击,但是这种关公战秦琼般的横竖比较,当真就压在心坎成了一种“病”。

  黄觉与陈数,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在文艺片领域也都属于有质感的那种。从表演上来讲,他们是纯熟的,也是比较稳健的,对情感戏以及各种微小的细节都拿捏得很仔细,这一对全新的白流苏和范柳原抛开戏剧本身不谈,倒也算是十分出众。可是由邹静之监制的这部剧,可以说是过于拘泥于文本,自始至终都缺乏着电视剧改编所必须具备的那种张力,令人难以体味那段乱世奇情的传奇味道。陈旧,一种仿佛如八九十年代台湾文艺剧那般的古朴与陈旧。

  说说范柳原吧!黄觉的演绎还是很有些味道的,既没有被小说中那人云亦云的概念所带偏,也没入周润发那很不靠谱的人气陷阱,还是展示出了自己的理解与诠释。范柳原的玩世不恭,与黄觉骨子里的那点点的叛逆基因是相符的,而由新剧情所缔造出的那种沧桑的味道,反倒是原作小说里也都没有的。一个简单的登徒子,忽而变得厚重,繁复。

  演《倾城之恋》,我自认为对黄觉是种难为,能拿出这几成功力已经算是交上了超额的功课。到底是如何逼他上得这座梁山,谁也不清楚。近年来,黄觉被死死地按在文艺男星的定位上,其实是种误解与浪费。他真正的角色特质,其实是种更接近于舞台表现的那种个人张力,骨子里往外透着些狠劲与执拗,出演一些带有争议色彩的罪案角色应该更合适,如果有导演找他去演冯远征的那些家庭暴力剧,那我估计他早就红遍天下了。只可惜,这圈子毁人的不少,识人的不多。

  其实,黄觉演过一部好戏,只可惜因各种原因未被放行,最终仅仅草草播了一轮了事。当年,康红雷在《一针见血》中让他与刘烨大玩对手戏,演个神经兮兮的大流氓头子,阴的险的无所不用其极,在乍似过火的戏剧外衣下还真就曝出了别样的味道来。那部戏,才真的是历练,就象是端来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给孙猴子修炼本事。只可惜,几年下来,黄觉没有再碰到康红雷这样的明白人,也再没碰到过一个真正放任他“出戏”的好角色。

  但愿,《倾城之恋》之后黄觉能放开胆子一些,尽可能地抖落出浑身被潜藏的戏味,不再桎梏在外界强加于自己的定位上做什么范柳原。这样的抉择,会令人于瓶颈之处改变命运,就如那抹掉小男生形象而爷们起来的李晨,也如那在康导手下混成了“老爷们儿”的段亦宏。(文/宋子文)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