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丽/文
黑白的大银幕缓缓将我们带回那个记忆中残酷却温暖的变革年代。一群几被十一年岁月磨平斗志行将麻木的知青,一个几被时代扭曲了质朴与良知的农场主,一个被苦难命运压迫的悲壮反抗的父亲,在东北一个冰冷的农场上演了一出质朴唯美的大戏。
十年“文革”耽误的不仅仅是一代年轻人,本该求知学习的大好年龄却在四处串联、批判斗争、上山下乡中被肆意蹉跎,更耽误束缚的是那代人的灵魂和思想。这部电影就是那个我们年轻人无法体会的年代的缩影。很多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及其普通的事情在高考恢复前的那些年那些人眼中是多么的遥不可及。陈琼们、强子们尽管不愿意放弃读书,但可以看的书实在太少,而学习的氛围更是无处可寻。邓小平同志的复出和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任由青春蹉跎的知青们似乎看到了希望。当强子偷摸去偷书的时候,当背负“黑五类”的陈琼的父亲带着高考复习资料“出逃”千里迢迢赶往女儿下乡所在的农场的时候,一种酸涩的滋味涌上心头。而别在农场主老迟腰中的那枚公章似乎成了他们无法逾越的鸿沟,毕竟整整十一年的时间一去再也不回头。
广播里恢复高考的消息伴随着熊熊燃烧开荒的烈火让观影的我们心潮澎湃。强子的绝食、小根宝的意外弃世、陈琼的反革命父亲风波……知青们身上承受着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历史滚滚前进的脚步,高考制度的变革把希望写在每个知青的脸上,狂奔的脚步跟不上那一天一班进城的火车,这一刻我的心纠结难当,然而一切却又是美好的,就连固执的老迟也被知青唤醒了心底的善良,开着拖拉机把这群渴求知识的知青送入考场,成了他们参加高考的坚定支持者。在那位官员严肃得对老迟讲,陈琼父亲学校出具的陈琼不是历史反革命的那份证明是假的时候,老迟却说他知道,证明上公章的红五星是歪的,作为一个父亲他也能这么做的时候,我在忐忑不安地琢磨那位官员会作何反应,镜头里那位官员笑着说我也会,多么温馨多么浪漫,超越了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超越了那个特殊年代。我们不知道有多少背负“黑五类”罪名的知青能有“陈琼式”的福气,然而影片却在大团圆的喜剧中划上完满的句点,带有超越历史的理想主义的色彩,银幕下的我们会心得笑了。
我的一个阿姨是1978年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的老三届学生。当她给我讲起那段历史的时候,表情似乎很平静,但是眼神却闪烁着一抹叫做激情的光亮。导演江海洋曾经说过,很多年轻人问他“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很多同龄人问他“为什么不拍这样一部电影?”。在眼球文化和物欲横流的今天,确实需要一点东西荡涤我们的心灵。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慢慢品味。